层林尽染,岛城深秋的“上妆”密码
可观赏彩叶树种五六十种,观赏期持续至11月中下旬,“以水定绿”“适地适绿”生成独特城市美学
秋末冬初时节,寒意初凝,整座城市却沉浸在一片暖意的斑斓之中。有人在法海寺的千年银杏下驻足凝望,有人在崂山北九水的猩红枫叶间流连忘返,有人在八大关的梧桐疏影中寻觅诗意……
眼下的青岛,一步一景,处处徜徉着“追树人”的身影。他们追逐的,不只是一片斑斓的叶子,更是一季的绚烂、一场与自然相约的仪式。那么,这满城渐次层染的斑斓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上妆”密码呢?
齐鲁康体公园满目斑斓。刘 栋 摄可观赏彩叶树种五六十种
正是秋色斑斓时,从银杏的金黄、法桐的褐黄,到枫香的亮红、荚蒾的暗红,青岛可观赏的彩叶树种多达五六十种,色彩交织,景致如画。
在现下的赏叶季中,银杏堪称占据了斑斓地图的“半壁江山”。其实除了银杏,还有很多区域纷纷“拉满饱和度”,在初冬时节展现出独特的视觉魅力。市南的百花苑宛如人文与自然的交响诗,“一像一树一故事”的精心设计让这里成为一座露天城市文明档案馆;市北的齐鲁康体公园展现出自然与运动的和谐画卷,放眼望去犹如铺展开来的彩色绒毯,成为市民休闲运动的诗意背景;李沧的世博园正值水杉的“色彩巅峰期”,季节限定的焦糖色形成绚丽穹顶,网红小火车穿梭其间,宛如驶入童话世界;崂山风景区则彰显着青岛标志性景点的壮丽景象,登高望远,层林尽染的山色与辽阔海景相映,尽收浓郁韵味。
除了“明星树种”和特色景区,岛城的初冬色彩中,还有更多低调却惊艳的选择。朴树、榉树、元宝槭、黄栌等乡土树种,也在这时节展现出令人心动的观赏价值。近日,崂山风景区神清宫旁一株约350岁的“迎客槭”走红——它正是一棵元宝槭古树,吸引众多市民游客专程探访。
生成独特城市美学
在许多资深摄影师的眼里,青岛“真正的秋色”往往姗姗来迟,直至初冬方显最浓烈的韵味。这并非主观感受,而是由青岛独特的自然禀赋所决定的。“青岛的秋叶观赏期能从10月持续到11月中下旬,甚至更晚,这与其独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地理位置密不可分。”气象专家解释,海洋对温度的调节作用使得沿海地区秋季降温平缓,昼夜温差相对较小,使秋色呈现一种优雅的“渐变”过程。
那么,秋叶究竟怎么“上妆”?园林专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这是一个叶绿素逐渐减少,叶黄素、花青素等色素不断增多的过程。入秋后,日照减少、气温下降,叶绿素随之分解,原本被掩盖的叶黄素与花青素等其他色素便显露出来。霜降之后,叶绿素进一步被破坏,树叶中贮存的糖分与其他色素增加,叶片色彩愈加浓烈。
除了气温,降水和日照等因素也对叶片变色有重要影响。若树木生长期内降水偏多,叶片变色时间往往偏晚;而变色前日照越充足,“上妆”效果则越理想。不同气候、地域与树种也会导致变色条件略有差异。例如,崂山风景区因局地小气候,观赏期较长——从10月下旬持续至11月下旬,巨峰登山路、北九水枫叶大道、太清步月廊等地,随处可见红橙黄绿斑斓交织的旖旎景致。
青岛绚丽的秋色,不仅源于自然的馈赠,更得益于城市绿化建设中科学理念与人文情怀的有机融合。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青岛坚持科学绿化,通过以水定绿、适地适绿,优化乔灌草植被配置,让每一片绿色都科学、可持续且充满温度。
何为“以水定绿”“适地适绿”?“以水定绿”是指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规划绿化规模、植被类型与空间布局;“适地适绿”则是依据具体地域的自然条件与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简言之,就是从“地”与“树”两方面统筹考量,根据种树地块的特性选择适合的树种。
让山海之城在初冬更有温度,城市管理也多了几分“留白”的智慧。今年,青岛55处道路(区域)继续推行“落叶缓扫”,通过差异化景观营造,赋予每个区域独特的季节记忆;多个小区物业将落叶堆聚为景,供居民打卡留念;市民以落叶做成魔法帽等道具,为季节影像增添一抹灵动创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
青岛日报2025年11月23日2版责任编辑:王逸群
下一篇:情暖“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