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有新闻说,我国技能人才很多;也有新闻说,我国技能人才缺口很大。这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会有两种说法?
——人民网网友
其实两则新闻说得都对。
一方面,我国是人才大国,技能人才总量确实不少,其中仅高技能人才就超过720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乡劳动者流动变化快、技能行业企业薪酬待遇保障吸引力不足、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等,技能人才的缺口的确动态存在。前段时间,“人工智能训练师成为紧缺急需职业”的新闻上热搜,就印证了这一点。
于是,技能人才够多却不够用,就成了看似“自相矛盾”的事实。
人才和市场,是供和需的两头。从发展的普遍规律看,往往是市场需求在先、人才供给在后,两者很难“齐步走”。当供需存在时间差、速度差,就难免出现一时一域的人才缺口。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当经济要素活跃、市场变化迅速时,技能人才缺口这个“成长的烦恼”会在某些时候被进一步放大。
新技术加速迭代拓展需求——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人工智能训练师、云网智能运维员等岗位需求。身处数字经济时代的技能人才,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才能跟上行业的发展。
新业态层出不穷催生需求——
拿这两年比较热门的低空经济来说,随着无人机应用规模扩大、场景拓展,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这样的技能人才不可或缺。再比如,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领域,也正加速催生人才新需求。
新消费遍地开花细化需求——
想留下旅行的美好回忆?可以请一名旅拍定制师。买了新房不知道如何装修?可以找一名装修管家……持续细分的消费场景反映了对技能人才的更多需求。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新的经济亮点背后,都需要相应技能人才的支撑。除了要优化配置存量资源、解决现有技能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我们还需要推出更多新举措,为人才供给添一把劲、加一把油。
国家的部署有措施有实效——
推动实施技能中国行动、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发布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在政策措施引导下,越来越多人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行业的探索有经验有成果——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不少院校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提升人才培养前瞻性。校企联系愈发紧密,工学一体、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得到广泛实践,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正加速融合。
市场的调节有方向有效果——
对急需的技能人才,市场反应最灵敏也最直接:有些岗位工资越来越高,有些技能人才更加抢手。当就业市场的变化向外传导,社会心态也会随之改变,家庭和个人重新设定职业规划,努力方向和成长路径正与市场需求加速接轨。
对技能人才的动态需求,折射出市场活力奔涌、发展动能澎湃,对个人而言,则意味着更大的发展机会。“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万众一心、勠力进取的生动局面。”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技能人才供给和高质量充分就业会形成更好联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加速转变。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