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西部地区桑园面积占全国75%●蚕茧产量占全国85%其中广西、四川、云南总产量占西部八成●同年,中国蚕茧产值475.67亿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四川桑园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产量8.7万吨,茧丝绸产品累计出口1.7亿美元●茧、丝、绸产量长期保持在全国前两位●四川还是全国高品质茧丝原料供应最大基地□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碧红 尹梦奇 徐浩煊 11月21日,极具浓郁东方色彩的茧丝绸,在“中国绸都”——四川南充迎来历史性一刻: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来自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政企代表,以及全国和省级丝绸行业协会负责人,在全国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暨“东绸西固”工作会上聚首,只为了一件事:“东绸西固”。 “东绸西固”,这个名词源于11月14日国家7部门联合出台的一份关于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文件。短短几天,它就从概念迅速落地,从国家部委向全国各地全面铺开,足见其重要性、迫切性。 何为“东绸西固”?为什么首场落地会议选择四川?丝绸这个历史经典产业,会迎来更多新的变数吗?名词解释“东绸西固”: 统筹东中西部茧丝绸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适应茧丝绸产业梯次转移需求,打造国际新优势,形成茧丝绸产业“东部创新引领、中西部产能支撑、东西部协同互补”的发展新格局,推动茧丝绸产业链更加稳固发展。本报制图/侯小科从茧到丝再到绸历史经典产业挺进3.0版 “东绸西固”并非一个全新概念。2006年,国家首次提出“东桑西移”工程,随后又向前一步推动“东丝西进”。桑、丝、绸,实际上代表了茧丝绸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 “无论是‘东桑西移’还是‘东丝西进’,都是东部地区工业化率先转型后,土地、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变化形成的产业环节转移。”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表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建立国家级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不仅有效维护了蚕桑丝绸产业的源头稳定,也保障了茧丝绸产业链的完整。 截至2024年底,西部地区桑园面积占全国75%,蚕茧产量占全国85%,其中广西、四川、云南总产量占西部八成。同年,中国蚕茧产值475.67亿元,创历史新高。 今年10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6—2030年)(征求意见稿)》,将丝绸产业列为首个历史经典产业,加大力度重点推动。“东绸西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不过,实现“东绸西固”并不容易。“丝绸被视为‘东方软黄金’,丝绸面料中包含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精湛的非遗技艺。”陈文兴分析,与蚕丝等产业环节不同,丝绸处于一种带有设计创作的高阶环节,包含纹样设计、色彩搭配、品种开发等,这意味着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它需要的是整个产业链配套。 “‘固’,就是要让产业链在中西部稳固扎根,与东部共同形成稳固的产业链协作,从而实现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东绸西固”的方案要求,就是要统筹东中西部茧丝绸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适应茧丝绸产业梯次转移需求,打造国际新优势,形成茧丝绸产业“东部创新引领、中西部产能支撑、东西部协同互补”的发展新格局。“东绸西固”市场“跑”在最前面 对“东绸西固”最敏感的,无疑是市场一线企业。当天,来自全国的270多家茧丝绸链上企业,参展同期举行的四川丝博会。 “都是和我们长期合作的四川企业代表。”记者在丝博会展馆区碰见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呈平时,他正招呼着往来宾客。 这家江苏企业与四川宏和丝绸有限公司等企业在高端家纺制造等领域合作已久。合作的缘起,正是四川和东部地区在茧丝绸产业上的互补性。“四川拥有丰富优质的茧丝原料,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则在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创意设计等方面具备优势。二者有机融合,有力推动了产业提档升级和产品更新迭代。”储呈平说。 随着“东绸西固”工作的开展,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合作机遇。 “江苏丝绸纺织产业正在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江苏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提及,例如该省实施的“双面同步印花印染一体机”科技攻关项目,目的就是提升产业智能制造水平。 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陈林介绍,公司正计划在印染等深加工领域再进一步,“江苏、浙江等地在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加快融合发展的趋势也在四川日益凸显。比如,四川一批以桑叶茶、蚕蛹油为代表的蚕桑资源产品加快开发步伐,以新供给拉动消费新需求;丝绸特色小镇、博物馆、文创基地等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正持续带动产业多元融合加快发展。新一轮进阶之旅四川有产业底气支撑 中国茧丝绸产业发展开启新一轮进阶之旅,将起点放在四川,背后是产业底气的支撑。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四川桑园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产量8.7万吨,茧丝绸产品累计出口1.7亿美元,茧、丝、绸产量长期保持在全国前两位。同时,四川作为全国高品质茧丝原料供应最大基地,5A及以上高品质茧丝产量居全国同级产品第一。 依托优质原料基地的优势,四川在“东桑西移”“东绸西固”中占据了更大先手和更多机遇,既加快承接东部茧丝绸产业转移,又促进东西部茧丝绸产业深度契合、错位发展。比如,深圳赢家时尚与四川安泰茧丝绸打造“丝绸+科技服饰”跨界产品线;嘉兴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采用“南充绸缎指数”。 “‘东绸西固’,也为四川打造千亿产业创造新的机会。”四川省丝绸协会会长吴金良介绍,随着更多东部优质企业、优秀技术等资源加快向西部转移落地,四川将加速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壮大产业规模。 把握“东绸西固”的战略机遇,四川也在不断找准新的突破方向。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建圈强链,打造一批丝绸主题“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助力“川丝产品”向“川丝品牌”转变。同时,借“固”之机,加快推动丝绸商品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扩大高品质出口规模,助力中国丝绸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就在会议期间,东华大学、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一批东部龙头企业,与四川、重庆、云南等西部相关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各方将携手推动“东绸西固”成果加速落地。
上一篇:官渡区深入企业排查劳动用工风险
下一篇:田里拓路 折耳根“种”出千万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