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镇聂家村的农户在对黄栀子、粉防己中药材套种基地进行田间管护。
刘浩军摄(中经视觉)
北京市科协近日发布的“科学流言榜”中,有一条“过期药只是药效差,没变质就能吃”的流言。附后的解读强调:过期药不建议服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安全用药方面,存在不少认知误区。有人认为,药物刚过期,吃了没事;有人认为,西药过期不能吃,但中药没有有效期。这些说法对吗?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不仅是药效降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学部主任姜德春表示,过期药不仅仅是药效降低,还存在其他问题。药物过期后,其有效成分会发生变化,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以抗生素为例,过期后其杀菌效果可能减弱,无法有效控制感染,甚至可能加剧病情恶化。对慢性病患者来说,过期药的使用风险尤为突出。例如,降压药和降糖药等药物在过期后可能失去调控血压、血糖的能力,导致血压过高或血糖波动,增加中风、心脏病、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某些药物过期后会发生化学分解,产生有害物质。“比如,阿司匹林过期后,其成分会分解为水杨酸,这种物质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胃溃疡或出血;而某些四环素类药物过期后可能会释放出肾毒性物质,损伤肾脏和肝脏。”姜德春说。
因过期产生的健康风险同样存在于中药的使用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代金刚表示,中药成分复杂,过期后可能产生未知有害物质。比如,饮片霉变可能产生的黄曲霉素,哪怕少量摄入也存在健康风险。
针对“中药无有效期”“部分中药越陈越好”等说法,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孔军辉表示,中药“无有效期”的说法不够准确和科学。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明确,2025年8月1日起市场上销售的中药饮片须标注保质期。
专家认为,强制标注保质期,主要是为了保障中药饮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受潮发霉、生虫变质,导致药效下降甚至产生安全隐患。标注保质期并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上述规定是对传统经验的科学补充和完善,是中药饮片规范化管理的重要进步。
中药的“陈放”实际情况则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孔军辉介绍,确实有少数中药材在符合专业储存条件的前提下,陈放后药性更温和,典型代表是陈皮、阿胶等。“但是,绝大多数中药饮片并不适合长期存放。例如,薄荷、紫苏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久贮后香气散失,药效会大打折扣;还有高糖分、富含淀粉的药材,如枸杞、红枣等,易吸潮霉变或生虫;花类药材久存则容易褪色、发霉,影响药效。”孔军辉强调。
对于“安宫牛黄丸收藏越久越好”的观念,孔军辉表示无科学依据。安宫牛黄丸的核心功效依赖麝香、冰片等挥发性成分的即时活性,而非长期转化,且现代制剂工艺与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不同,长期储存反而加速有效成分流失。孔军辉建议,按需购买中药而非囤积,避免因盲目收藏延误救治或引发健康风险。
有效期≠安全使用期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强调,“有效期≠安全使用期”这一观念应得到广泛重视。
姜德春认为,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特定的储存条件下,药品能够保持安全性和疗效的时间。药品的实际使用期不仅取决于其标注的有效期,还与储存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药品稳定性。例如,许多家庭可能将药品存放在浴室或窗台,这些地方或潮湿,或暴露在阳光下温度较高,都会导致药品提前变质。
“微生物污染是开封后药品隐性过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眼药水为例,开封后暴露于空气中,接触眼部或其他物体表面时,药物很容易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污染。尽管药品本身可能仍在有效期内,但如果受到污染,使用时反而可能导致眼部感染,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还有些药物在开封后容易出现成分挥发或氧化现象,导致药效下降。例如,硝酸甘油片开封后,其有效成分会逐渐挥发,特别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情况下,药效会迅速降低。此外,某些药物在开封后可能受潮湿环境或光照影响,发生变质。像泡腾片、散剂等在开封后易吸湿,可能导致结块或失效;维生素C等在光照下容易氧化,丧失药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姜德春说。
科学存储有方法
各类药品如何避免在保质期内因不当存储造成健康风险?
姜德春强调,必须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储存要求,确保药品在合适的环境中存放,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安全性和疗效。他举例说明:“阴凉处”指温度低于20℃的地方,“冷藏”则要求温度为2℃至8℃。
专家提醒,为了确保药品的效果和安全,患者应严格遵循开封后药品的使用期限,并妥善存储。特别是眼药水、滴鼻液和外用药膏等,开封后应尽量在规定时间内用完,避免长期存放。眼药水、滴鼻液等药品的包装设计往往不完全密封,微生物容易进入,因此每次使用后务必密封好,避免微生物污染,使用前要检查药品外观和气味,确保其没有发生异常变化。易受潮湿或光线影响的药物,储存应特别注意避光、防潮,并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
代金刚建议,每3个月至6个月清理一次家庭药箱,及时处理过期、变质的药,避免误用。他介绍,中成药保存要求“防潮、密封、避光”,大部分中成药常温保存即可。颗粒剂开封后应尽快用完,有剩余要密封并放在干燥处。糖浆类药品开封后需冷藏,每次取用应使用干净器具,避免唾液等接触瓶口,防止药品污染变质;膏滋类药品也需要冷藏保存,在取用时要用干净的器具,每次取完需密封保存,避免滋生细菌。
关于家庭存放中药饮片的注意事项,代金刚表示,要分类保存,像花类、叶类药材易潮,应放置于密封罐中并加干燥剂;根茎类可放在通风干燥处,用纱布包花椒防虫。“中药饮片不要放在厨房、阳台,也不要和有异味的物品混放,以防影响药效。使用前要先观察其性状,若变色、发霉、有虫蛀或散发异味,哪怕没到标注保质期也不能再用了。因此,建议少量多次购买,避免长期存放导致药效衰减。”代金刚说。
上一篇:景借桥生辉 桥因景添彩
下一篇:文化前海加速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