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钱飞 通讯员 黄楠 丁艺
扬中是全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拥有光伏全产业链。早在2015年,扬中就启动“绿色能源岛”建设。2018年10月4日,扬中市首次出现光伏出力倒送,也就是全市光伏发电功率大于用电负荷,此后光伏出力倒送成为常态。就地消纳多余的光伏电量,正是建设绿色能源岛的关键之一。
“十五五”启程在即,扬中距离绿色能源岛目标还有多远?11月19日中午,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国网扬中市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夏鹏程指着电脑屏幕上两条曲线向记者介绍:“上扬的曲线是近5年来扬中地区的光伏装机容量,以平均每年18.53%的速度在增长,而下面几乎没有浮动的曲线,则是光伏出力最大倒送功率,最大倒送功率几乎不变,说明新增的光伏发电量被有效送入电网使用。”
这“一增一稳”之间,是扬中就地消纳光伏发电量的探索。目前扬中光伏渗透率达108%、光伏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的24%,均位居全省县域前列。
“今天光照好,现在全市的光伏发电功率是23.30万千瓦,用电负荷是13.37万千瓦,处于光伏出力倒送时段。”夏鹏程调出全市光伏发电管理平台查看数据后,提出带记者去现场感受一下当地是如何消纳多余光伏发电量的。
来到城北公交客运站,10辆“午休”的新能源公交车停放在光伏顶棚下正进行集中充电。“这既发挥了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储能’的灵活调节能力,也为我们节约了成本。”站长李东升介绍,今年省发展改革委将“分时电价”范围扩大至绝大部分执行工商业电价的电力用户,并在午间增设电价低谷时段,一年下来客运站能节省电费约5万元。
将暂时用不完的电先储存起来,是扬中的重要举措。去年4月,扬中市经济发展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支持用户侧储能、“车网互动”充电站、企业侧光伏电站等荷端资源开发,鼓励企业单位参与需求响应、建设虚拟电厂。“目前,已有威腾集团、蜂巢动力、维纳特气门等5家企业配增了用户侧储能,2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扬中市虚拟电厂聚合平台、总容量7兆瓦。”国网扬中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方熙程说。
走进扬中高新区配售电公司“零碳中心”多能耦合微电网示范项目现场,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光伏、储能、空调及灯光、充电桩的容量和功率。“中心可以灵活切换这些源网荷储资源,以此应对光伏发电出力的波动。”项目负责人董亚文表示,自去年6月投运至今,这个微电网内光伏就地消纳率提升至95%,整体能耗下降80%。目前,全市已搭建5类微电网示范场景,聚合可调资源超30兆瓦。
回到国网扬中市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转移指令已下达,目前转移负荷1.65兆瓦。”随着调度值班员崔程的指令,10千伏联南线、新江线的光伏电量通过中压交直流互联装置转移至10千伏联春线,实现了光伏功率在10千伏线路间的灵活调配。
自2022年起,扬中着力推动市内配电网提升资源互济能力,重点打造中压柔性互联、低压柔性互联、台区分布式储能、光储充微网等四类示范工程,探索光伏电量就地消纳不同路径。2023年底,该市探索蜂巢式配电网建设,实现光伏电量在多条线路之间互济。去年8月,全省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项目在扬中顺利完成试验,首次实现城市“充电宝”独立供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继续对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任务,拓展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扬中现有‘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优势,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和消纳能力,让‘生态岛城’底色更浓。”扬中市经济发展局党委书记、局长姚文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