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薛来
“咱农民也能当‘老板’啦!只要是三支渠村村民、返乡大学生或全旗脱贫户,就能免租金承包大棚,从种植、管护到售卖全由园区兜底!”11月21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国际农业博览园副总经理张中正在向乡亲们热情地介绍。话音未落,已有村民跃跃欲试:“走,看棚去!下个月种菜,开春就能见着回头钱。”
进入温室大棚,温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果蔬清香。黄瓜顶花带刺、黄柿子晶莹剔透、各种萝卜脆甜可口、芫荽和菠菜绿意盎然。张中边走边算账:“这2亩多的棚,一年种两茬,保守能挣10万元,比打零工强多啦!”
此举有效破解了当地百姓“种得少、不会种、积极性不高”等难题,推动当地农户从“打工者”心态转变为“创业老板”心态,实现“授人以渔”。过去,本地农户只会在棚里做些栽苗打叶的零活,年均收入最多五六万元。如今推出免租政策后,村民积极性大涨。巴音宝力格镇东升村脱贫户裴治国兴奋不已:“从前靠天吃饭心里没底,而且打工也不是全年有活儿干。现在园区免租金、包技术、包销售,我打算承包4个棚,咱也当一回‘老板’!”
园区还专门为返乡大学生开辟“创业特区”,提供免费大棚和全程指导;针对脱贫户,园区推出“务工+承包”双选项,确保户户有收入、年年有积累。
据悉,该园区共流转三支渠村土地7000亩,每亩流转费1500元,规划建设634栋温室大棚,全部投产后总产值预计可达1.6亿元。目前已建成249栋,其中138栋以每个1.8万元租赁给山东、河南等地农户种植,剩余部分大棚将以免租形式供应当地农户种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乌拉特后旗国际农博园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截至目前,该园区已带动80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当地农户的土地流转费、村集体分红以及打工费用加在一起,户均收入突破9.6万元,承包大棚农户户均增收达10万元。
“未来,园区将聚焦有机蔬菜核心产业,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品质管控体系,打造绿色高端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基地,不断丰富农企利益联结合作形式,让更多人对‘十五五’充满憧憬与期待。”张中表示。
下一篇:候鸟“能量补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