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赵曦
日前,在赤峰市富山嘉苑社区“红石榴家园”妇女之家,只见一朵朵玫瑰、水仙、海棠等样式的毛线花娇艳欲滴,一只只喜鹊、小狗、龙等卡通摆件栩栩如生,姐妹们边用长针、短针、辫子针等针法熟练地钩织着,边有说有笑地聊着天,现场气氛温馨又热闹。
“目前,我们已组织大型技能培训5次,培训妇女200余人。又瞄准抖音直播平台,计划在社区搭建直播间,在辖区妇女姐妹们中培育出主播进行直播带货,组建直播带货团队,继续拓宽家门口就业渠道。”该社区妇联主席姜泓言说。
赤峰市松山区铁东街道富山嘉苑社区妇联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以辖区妇女就业需求为导向,依托松山区妇联、铁东街道妇联、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为妇女开展毛线编织、假发套编织、服装缝纫、手链串珠、中式面点等课程,拓宽妇女就业门路,帮助更多妇女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增收。
服务激活妇女就业创业一池活水,帮助姐妹们实现人生价值,自治区妇联在全区103个旗县,针对留守妇女、流动妇女、困境妇女等群体,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开展手工技能、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5万多人次,实现就业2.4万人。
近年来,我区各级妇联通过助力妇女就业创业,为困境妇女送服务,维护妇女权益……用一个个扎实有效的行动,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做实事,凝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巾帼力量,增强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妇女姐妹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我们每人收到‘两癌’救助资金1万元,这不仅仅是一份经济支持,更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精神慰藉。我们一定会好好治疗,争取早日康复,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10月份,乌兰察布市低收入“两癌”受助妇女李敏(化名)收到救助金后感激地说。
2025年,自治区妇联多方筹集资金2396万元,救助内蒙古2396名低收入“两癌”妇女,同时还联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内蒙古地区低收入妇女赠送价值50万元的“关爱妇女健康保险”1万份,总保额达2.5亿元。
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4年来,自治区妇联多方筹集救助低收入“两癌”妇女救助金8200多万元,为低收入“两癌”妇女送去党的温暖和关爱。连续3年,实现符合条件“两癌”患病妇女人均1万元救助金全覆盖。
近年来,自治区妇联24小时畅通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十项制度,创新“法院+妇联”机制做法在全国妇联系统宣传推广,深化“巾帼普法乡村行”,2万余场次针对农村牧区妇女群众的普法宣传,不断满足妇女群众的法治需求,提高她们的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
同时,建立建强103个旗县、1052个乡镇婚调机构,打造了一支理论扎实、实践丰富、群众认可的“北疆和姐”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员队伍,年均化解婚姻家庭纠纷8000余件,高质量实施“蒲公英”项目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70万人次,营造了各级妇联服务妇女儿童、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凝聚起关心关爱妇女群众的强大巾帼力量。
自治区妇联用机关党建串起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争取全国妇联出台《支持内蒙古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就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四项巾帼行动,举办女科学家女企业家走北疆、巾帼科技服务走基层等行动,助力内蒙古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项项举措贴心为民,一桩桩实事解难纾困,自治区妇联用心用情解决妇女姐妹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实事办到妇女姐妹心坎上。
“今年,我们依旧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抓实干、踏实作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之举,为群众解难点、疏堵点、除痛点,引领联系妇女姐妹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治区妇联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