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山穹剑)
2025年11月,迈阿密的阳光依旧刺眼,但在大洋彼岸的基辅,寒冷正侵入骨髓。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在迈阿密会见了乌克兰国家安全顾问鲁斯捷姆·乌梅罗夫,向他通报了一份《美国关于结束俄乌敌对状态的和平计划》。
因为计划一共有28点,所以又被称为28点计划。
根据乌克兰方面消息,特朗普希望泽连斯基在感恩节(11月27日)之前签署协议,以便特朗普在感恩节当天,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和平政绩。
但如果我们仔细读一读这份和平计划,就会发现这不是什么基于现有国际秩序的框架协议,而是一份对乌克兰的最后通牒。
如果泽连斯基签了这个字,乌克兰将万劫不复。
那么,这份和平计划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一
说起来,这份28点和平计划很早就开始酝酿了。
就在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之后,双方团队就开始密集对接,就停火方案进行谈判。
谈判的一方,是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
另一方,是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首席执行官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
二人都是两国总统的直接亲信,都绕过了两国庞大复杂的官僚系统,所以整整3个月的谈判中,一点风声都没漏,根本没人知道谈判细节。
而这次谈判的结果,就是这份包含28个要点的和平计划草案。
草案虽然有28点,但真正核心的,其实还是聚焦在7个方面。
第一,当然也是最重要的,领土问题。
草案里是这么写的:
“克里米亚、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将被视为俄罗斯实际控制领土,包括美国在内的各方予以承认;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将沿接触线冻结现状,即沿接触线予以实际承认;俄罗斯将放弃其在上述五个地区以外控制的其他商定领土;乌克兰军队将从目前控制的顿涅茨克州部分地区撤出,该撤离区将被视为中立非军事缓冲区,国际社会承认其为俄罗斯联邦领土。俄罗斯军队不得进入该非军事区。就未来领土安排达成一致后,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均承诺不以武力改变这些安排。若违反该承诺,任何安全保障将不再适用。”
因为条款比较晦涩,我来翻译一下:
乌克兰要全面撤出顿巴斯(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而且这俩地方都要被承认是俄罗斯领土,但是俄军没有通过战争取得的顿巴斯土地要划为非军事区,虽然国际承认了,但俄军不能进。
而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呢?将沿接触线冻结战线,沿接触线实现承认互为对方领土。
除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克里米亚这五个州之外俄军占领的土地(比如苏梅和哈尔科夫),俄军要撤军还给乌克兰。
咋评价呢?可以说,这一协议,使俄罗斯基本达到了其“特别军事行动”的战略目标。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特别军事行动”是以什么理由开始的?不就是指责乌克兰屠杀当地的俄族居民嘛,那俄罗斯觉得就有义务站出来救万民于水火,支持顿巴斯地区的独立。
所以,普京的开战法理依据和行动焦点,就是顿巴斯。
虽然俄罗斯一开始的战略目标并不仅仅是顿巴斯(还包括更迭基辅政权),但经过三年多的鏖战和与特朗普的反复勾兑,战略诉求已经大大下降了。
简单来说,俄罗斯现在要求的,就是彻底控制顿巴斯地区,并维持从扎波罗热、赫尔松到克里米亚的“陆桥”,将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通过陆地连成一体。
但是顿巴斯的堡垒群实在太难打了,俄罗斯啃了三年多也没啃完,所以只能从外交层面想办法了。
而这份28点计划,基本上满足了俄罗斯的诉求,普京自己赌上了政治命运的“特别军事行动”,总算是能有一个对内交代的结果了。
第二,军队问题。
和平计划明确,乌克兰武装部队的规模将限制在60万人以内。而且,“如果乌克兰无端向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发射导弹,安全保障将被视为无效。”
乌克兰现在有军队85万人和大约20万的乱七八糟的各种非正规武装,这一下子就砍掉了40万,只剩60万。
40万人的军队,在东欧大平原上,面对俄罗斯庞大的军事机器,仅能维持基本的治安和极为有限的防御。而剥夺长程武器使用权,则捆住了乌克兰反击的手脚,使其彻底丧失对俄罗斯本土及后方基地的威慑能力。
这完全符合俄罗斯将“乌克兰非军事化”的战争初衷。
某种程度上说,“限制军队员额”已经是战败国待遇了,毕竟一战结束时,德国就享受过。
第三,安全保证。
和平计划明确:乌克兰同意在宪法中明确永不加入北约,北约同意在其章程中加入未来不接纳乌克兰的条款。乌克兰有资格加入欧盟,在审议期间,将获得欧洲市场的短期优惠准入待遇。
简单来说,这部分就是回应俄罗斯关切的。
说到底,战争的动因,就是因为北约的东扩,刺激了深藏在俄罗斯内心的焦虑。
现在让乌克兰在宪法中明确不加入北约,北约也承诺不接纳乌克兰,这就解决了俄罗斯的最大心结,也实现了俄罗斯的最大目标。
当然,作为交换,乌克兰可以加入欧盟,享受点经济红利,而且美国负责给乌克兰安全保证,至于这个安全保证具体怎么给,计划里没说,估计还要再继续探讨。
第四,文化。
和平计划要求乌克兰承认俄语与乌克兰语同为官方语言,并恢复2024年被取缔的莫斯科牧首管辖乌克兰东正教会的权利。
如果说前面那些都是“割肉”,那这一条就是诛心了。
俄乌冲突的本质之一,是乌克兰试图在文化和民族认同上彻底剥离俄罗斯影响,建立纯粹的民族国家。
而恢复俄语地位和莫斯科控制的东正教,就意味着普京在“去纳粹化”这个战争借口下所追求的深层目标——即保持乌克兰在“俄罗斯文化圈”内的属性。
这等于宣布乌克兰过去几年轰轰烈烈的“去俄化”运动,彻底失败了。
第五,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条——北约同意不在乌克兰部署部队。
我们都还记得,在此前的几版和平方案中,都有欧洲国家派兵进入乌克兰维持和平的提法。
虽然到底是进驻非军事区还是进驻乌克兰西部还没有明确,但以“军队进入”的方式保证乌克兰安全的方向是明确的。
但问题在于,俄罗斯干吗?
俄罗斯辛辛苦苦打这么几年,不就是为了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吗?现在乌克兰是没加入北约,但北约军队打着“欧洲志愿者”的名号进驻乌克兰了,那和加入北约有啥区别?
所以在这一版和平计划中,直接把这一条给掐死了,明确排除了欧盟国家在乌克兰的军事部署,也就是彻底否决了此前马克龙等人高喊的“欧洲派兵”方案。
这一点,显然是给欧洲人看的,更是给北约看的。
它不仅意味着乌克兰加入北约彻底无望,甚至连挂羊头卖狗肉用“志愿者”名义给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路也被堵死了。
这样一来,俄罗斯就成功地在这一轮博弈中划定了北约东扩的物理极限。
第六,乌克兰政权问题。
和平计划要求,乌克兰在100天内举行选举。
为啥要提这一条呢?还是因为泽连斯基政府合法性问题。
按道理来说,泽连斯基的任期本来应该在2024年5月结束,但泽连斯基借口“战时状态”,拒绝举行大选。所以俄罗斯多次拿这个事蛐蛐泽连斯基,说泽连斯基这个总统不合法。
现在好了,特朗普金口玉言,让乌克兰在100天内选举,到时候不管是谁当选,都不可能是泽连斯基了。
这样一来,俄罗斯之前“更迭基辅政权”的战争诉求,是不是也算是达到了?
最后就是制裁了。
和平计划明确,俄罗斯将重新融入全球经济:分阶段、逐案讨论并同意取消制裁;美俄将签署长期经济合作协议,在能源、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北极稀土开采项目及其他互利商业领域共同发展;邀请俄罗斯重返八国集团(G8)。1000亿美元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将投资于美国主导的乌克兰重建和投资项目等。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除了采取果断的协调军事回应外,所有全球制裁都将恢复。
这话是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和平协议达成后,俄罗斯受到的制裁会取消,国际地位会恢复,还能和美国合作很多项目,被冻结的资产也会解冻。当然,3000亿美元冻结资产中会被拿出1000亿美元来重建乌克兰,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乌克兰放弃领土的“补偿”或者“租金”。
这一招很高明,对乌克兰来说,能给泽连斯基一个台阶下:你看,我们并不是割让领土,我们只是“出租”。
而对俄罗斯来说,通过支付一笔象征性的费用,换取了对这些占领土地永久性的、合法的统治权,太划算了好么?
所以我们把这7个方面看下来,就会有一个明显感觉,这份方案几乎完全是向着俄罗斯的,难怪有人怀疑这不是美俄协议,而是把俄罗斯自己的方案给拿过来了。
说实话,对于“特朗普是俄罗斯间谍”的传言,我之前一直是不信的,但现在看看这个方案,好像这个传言也没那么离谱了嘛!
这一条一条,一款一款,都是为了满足俄罗斯的核心诉求啊!就连特朗普亲自提过的“欧洲支援军队”的事情,怎么也取消了啊!
更关键的在于,面对这一份明显偏向俄罗斯的协议,美国直接把它给了乌克兰让泽连斯基签字,请注意,这是通知,而不是征求意见。
这种玩法,和当年的慕尼黑协议,有什么区别?
特朗普就算想停战,也不用这么积极这么胳膊肘往外拐吧?
特朗普啊特朗普,普京不会真的有你什么把柄吧?普京不会真的像爱泼斯坦弟弟说的那样,看过你给克林顿吹毛求呲的照片吧?
二
面对这样一份近乎投降的协议,泽连斯基怎么办?
还真是个难题。
如果签字,那泽连斯基马上就会从民族英雄变成卖国贼,国内激进的民族主义势力、牺牲士兵的家属、以及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军队,很可能会将怒火烧向基辅,政权崩溃甚至内战的风险并非危言耸听。
但如果他拒绝签字呢?失去美国援助的乌克兰,在目前的战线形势下,可能连这剩下的80%领土都保不住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泽连斯基办公室的回应非常微妙。
11月21日,泽连斯基在X平台上发布视频声明:
“美方提交了结束战争的计划要点——这是他们的愿景。我阐述了我们的核心原则。双方一致同意,两国团队将围绕这些要点开展工作,确保所有内容都切实可行。”
“我们已准备就绪,将与美国、欧洲及全球合作伙伴一道,开展清晰、真诚的合作。”
这话说得非常艺术。
首先,确认了是“美方提交”,承认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其次,评价该计划“这是他们的愿景”,这是肯定了特朗普的和平努力,给特朗普面子。
最关键的是那句“双方一致同意,两国团队将围绕这些要点开展工作,确保所有内容都切实可行。”
请注意,泽连斯基是“同意开展工作”,而不是“同意方案”。
这是一种极其圆滑的外交辞令,我不拒绝你的计划,我愿意谈,愿意以这个为基础开始工作。这就把球踢回给了美国:
你看,我很听话,我在配合。
但是呢?收到和平计划的当天晚上,泽连斯基就私下去找了正在乌克兰访问的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丹尼尔·德里斯科尔这个人,他作为陆军部长,并不是美国军人,也不穿军装,而是负责陆军建设、训练的文职人员,不具备作战指挥权。
按理说,不应该派他这种文职人员来负责具体的外交事务工作的,但他之所以出现在基辅,原因就是他和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一样,都是特朗普的人,不是传统的美国军人。
让他来基辅,更容易贯彻特朗普的意志,而不受美国军方利益的影响。
而在德里斯科尔面前,泽连斯基的话才是真心话:“乌克兰需要和平。但是有尊严的和平,尊重我们的独立、主权和乌克兰人民的尊严的和平。”
什么叫“尊严”?割让20%领土、裁军一半、恢复俄语地位,无论如何解释,这都算不上“尊严”。
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方案我看过了,大部分条款我都不能接受,但我不能明说拒绝,所以我强调原则。如果你们非要逼我签,那就是在践踏乌克兰的尊严,而一个没有尊严的和平是无法长久的。
那德里斯科尔咋说呢?
他承认,该计划对乌克兰而言“并不容易”,但美国认为战争必须结束,否则乌克兰可能失去更多领土。
当然,德里斯科尔也说,美国政府将和平计划视为“可修订文件”,也就是能根据与各方的讨论进行修改。
所以在执行上,泽连斯基绝对不会乖乖签字,而是寄希望于欧洲的介入能稀释这份方案的毒性,或者寄希望于谈判桌上的细节磋商能挽回一些颜面。
这样来看,泽连斯基显然吸取了今年白宫遭遇羞辱的教训,而是采取了一种更现实的策略:用“态度上的顺从”换取“执行上的拖延”。
但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不到7天了。
三
如果说这份和平计划让乌克兰感到的是屈辱,那么让欧洲感到的则是恐惧和背叛。
11月20日,欧盟各国外长在布鲁塞尔联合发布了一份声明:欧盟决定对28点和平计划予以抵制。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说,“没有任何欧洲领导人参与起草美方的俄乌和谈新计划草案。任何计划要想奏效,都需要乌克兰人和欧洲人的支持。这一点非常明确。”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美国人,你们不能拿欧洲的安全做交易,却不让欧洲人上桌。
此后法国、德国、意大利外长单独发声,痛批28点计划。
欧洲为什么反应如此激烈?
首先,这份方案彻底击碎了欧洲的安全观。
如果承认俄罗斯通过武力获取领土的合法性(哪怕是租赁形式),二战后欧洲边界不可更改的铁律就被打破了。
今天让乌克兰放弃了领土,那和俄罗斯接壤的波罗的海三傻、波兰会怎么想?下一个会不会轮到他们?
其次,方案排除了欧盟在乌克兰的驻军权,这等于剥夺了欧盟在地缘政治上的抓手。
在原来的计划中,原本欧洲希望通过在乌克兰驻军,将其纳入欧洲防御体系,从而构建一个将俄罗斯隔绝在外的缓冲区。
现在呢?这个缓冲区变成了俄罗斯的半个后院,欧洲的东部防线实际上变得更加脆弱。
谁知道俄罗斯哪天会不会再搞一次“特别军事行动”?
还有,欧洲各国花了那么多钱,死了那么多人(打着志愿者旗号的正规军),打了三年半,结果到了分蛋糕的时候,连桌都上不了,这让欧洲人情何以堪?
当然,最让欧洲抓狂的是自己的道心破碎。
过去三年,欧洲为了配合美国的战略,切断了廉价的俄罗斯能源,承受了通胀、去工业化和难民危机的巨大代价。
忍耐这些困难靠什么精神支撑?
是靠一种“主持人类正义、反对侵略”的“自我感动”意识形态支撑的:我虽然丢了工作、买不起电、物价飞涨,但是我支持了人类正义!我骄傲!
但是现在呢?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美国,直接越过欧洲,和俄罗斯私下达成了协议。
这跟背叛有啥区别?那曾经自己坚持的那种白左价值观,不就成了笑话了吗?
所以,卡拉斯的抗议,更像是一种道心破碎之后的歇斯底里。
不过,这种歇斯底里也没啥用了,除了表达不满,很难改变既定事实。
毕竟,在这个棋局中,力量对比太悬殊了。
美国掌握着乌克兰的生命线,俄罗斯掌握着战场的杀伐权。当这两个超级玩家达成一致时,作为棋子的乌克兰和作为看客的欧洲,除了接受,别无选择。
四
11月20日,白宫发言人莱维特证实了28点和平计划的存在,而且强调“这项和平计划也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这是一份对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都有利的方案”。
显然,如果泽连斯基扛不住压力,可能在下周,俄乌就要正式停战了。
为啥特朗普这么急,要求下周四感恩节就签字?
一方面,是因为特朗普政府急需在执政第一年结束前拿出一个标志性的外交成果。毕竟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债务问题,以及在印太地区日益紧迫的战略需求,都不允许美国继续在乌克兰这个无底洞里消耗资源了。
对于特朗普这个商人而言,乌克兰是一个“不良资产”,必须尽快剥离,至于背后损失的“价值观代价”,特朗普并不在乎。
另一方面,是特朗普觉得拿捏住了泽连斯基的命门。
我们要深刻理解乌克兰的权力结构,乌克兰国家反贪局(NABU)名义上是乌克兰的执法机构,但实际上它是美国一手建立、培训并提供情报支持的“国中之国”。
它的独立性是相对于乌克兰政府而言的,对美国则是绝对服从。
在长达近三年的战争中,数千亿美元的物资和资金流经乌克兰,这里面的水,深不见底。
那么多钱,那么多利益关系,泽连斯基,包括他的整个班底(如叶尔马克等人),能有多干净?
而美国情报部门,手里掌握着每一笔资金流向的详细账本。
如果泽连斯基拒绝配合特朗普的“和平计划”,特朗普随时可以激活NABU这颗棋子。甚至不需要真的审判,只需要通过媒体曝光几个惊天贪腐丑闻,就能瞬间摧毁泽连斯基的“英雄光环”。
在国内民不聊生、前线士兵浴血奋战的背景下,一旦政府高层被证实大发国难财,愤怒的民意将如火山般爆发,泽连斯基将面临内部政变或大规模骚乱的风险,甚至成为第二个齐奥塞斯库。
所以,也许泽连斯基会在具体的裁军数字、被占领土到底是“割让”还是“租赁”、以及那笔“租金”的金额上再扯皮一番,但在大的方向上,应该不会再那么强硬了。
可以预料,下周,将是俄乌战争的关键一周,欧洲、乌克兰、俄罗斯、美国的团队将进行密集磋商和勾兑。
欧洲一定会拼命游说,试图在方案中加入一些保障条款。
比如虽然不能驻军,但能否允许欧盟派遣“观察团”?能否保留乌克兰部署欧洲警戒雷达站的权利?能否在解除对俄制裁上保留欧洲的决定权?
而俄罗斯也会利用这一周时间,在战场上继续施压,以换取更好的谈判细节,比如“租金”的多少,制裁解除的进度等等。
美国可能也会同意在某些措辞上给乌克兰和欧洲一点面子,比如把“领土割让”包装得更隐晦,把“禁止驻军”修改为“可以进驻警察”等等。
是战是和,全看几方的博弈和利益交换了。
如果几方最终谈拢,那就是冷战后国际秩序的一次重大重组。
它标志着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在东欧的退潮,标志着大国势力范围划分的回归。
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中国可以在东亚动一动了?
说你呢!搞事找瞄!
如果谈不拢,泽连斯基顶住压力拒绝签字,或者欧洲以退出北约相威胁,或者俄罗斯还想要更多,那么肯定就会继续扯皮。
但这种扯皮的结果,很可能就不是“20%领土换和平”了,而是东乌防线崩溃后,乌克兰的全面溃败。
无论结果如何,这份和平计划,都已经撕下了“世界大同”温情脉脉的面纱,把世界秩序的真正一面暴露无遗:
在绝对的实力和国家利益面前,正义、尊严和盟友情谊,往往都只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感恩节就要到了,但对于乌克兰人来说,这注定是一个寒冷彻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