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度是《巴黎协定》全面实施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从目标共识迈向行动加速的重要支撑。”11月18日,COP30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COP30官方边会上表示。
在巴西贝伦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会议(COP30)期间,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和 Actions Vitales pour le Développement Durable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与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支持,新京报贝壳财经担任战略支持媒体的官方边会“构建开放透明的气候数据基础设施:加速全球碳中和进展”成功召开。
在会议现场,李高介绍了中国在气候透明度体系方面的最新进展,强调通过持续完善排放数据、MRV体系、碳足迹管理与气候风险评估等关键能力建设,中国的气候行动更加“可测量、可核查、可比较”,并为全球透明度提升贡献了可借鉴经验。
在谈及中国整体气候行动进展时,李高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在可再生能源、森林蓄积量、非化石能源占比及碳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展现了以实际行动落实《巴黎协定》的坚定决心。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一揽子系统性目标,代表着从聚焦二氧化碳向覆盖全部温室气体、从控制强度向降低总量的重大推进,体现了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战略定力。他强调,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不仅自身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公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合作关系、互惠的贸易格局和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
李高呼吁各国应在数据、工具与能力建设等领域加强开放合作,尤其在全球供应链和金融体系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更需要构建公平、透明、互信的国际环境,共同推动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全球,实现气候目标的全面落实。
“加强全球气象信息共享,是提升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韧性的重要方向。”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在会议现场指出。同时,许小峰强调气象数据和气候服务在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基础性作用,包括对灾害防范、极端天气应对和适应行动支持的重要价值。
双报告互补机制为COP30谈判提供决策支撑
在主旨发言环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灿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高级研究员 Jamal Srouji分别介绍了《2025 Global Carbon Neutrality Progress Assessment》和《The State of Climate Action 2025》两份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评估报告。
两项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全球气候行动进行了审视:前者以“目标—政策—行动—成效”框架对各国碳中和推进情况开展系统评估,呈现出全球气候行动在动力与阻力并存背景下的整体推进格局;后者则以2030年关键转折点为参照,检视新一轮 NDC 的力度与部门转型速度,指出现有承诺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两份报告在评估视角、指标体系和关注重点上各具侧重,彼此形成有力的互补:一份聚焦国家层面的体系化进展,另一份突出部门维度的转型节奏。
两份报告的同台介绍,不仅呈现了全球气候行动在国家、部门与关键节点等多维度上的整体图景,更通过彼此在评估视角和方法体系上的互补,提升了对全球进展判断的系统性和可比性。这样的联合展示也体现了开展跨机构协作在加强透明度、优化数据体系与提升行动实施力方面的重要价值,为本次边会的讨论提供了多层次的分析框架和方法支持。
气候数据隐私伦理引关注
在圆桌讨论环节,多位嘉宾积极分享交流关于气候数据与行动的前沿议题。WRI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指出,全球与中国的转型路径既有共性也有差异,进展追踪既要关注结果,也要重视政策与技术等过程指标,并强调本地化路径的重要性。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Future Earth 全球秘书中心(中国)主任董文杰认为,数据鸿沟的背后是执行和行动的鸿沟,气候数据体系建设是一项跨多个COP的长期工程。
出生于贝伦的 BellaTerra Consulting CEO Tess Isabel Nepstad Antunes 强调,南南合作在缩小数据与执行差距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加纳ACE谈判代表 Kassim Hussein 分享了发展中国家在数据、能力和融资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呼吁通过合作让数据真正融入政策制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青年气候行动理事周全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气候一代+AI一代”在气候数据创新中的潜力,并提醒关注数据应用中的隐私和伦理问题。有斯公益青年代表在线上视频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气候数据开放与透明对青年参与气候行动的重要作用。
圆桌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助理教授张诗卉主持,她总结指出:在全球气候治理从“目标共识”迈向“实施加速”的关键阶段,加强透明度建设,依托科学数据、国际合作和青年创新,将成为未来推动全球减缓与适应行动的核心动力。
整体来看,与会各方普遍认为,本次边会围绕透明度、数据治理与能力建设展开的交流,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从目标制定迈向全面实施提供了有益启示。无论是进展评估、行动缺口分析、政策指引,还是青年力量的参与,都体现出各界以开放与合作推动《巴黎协定》落实的共同愿望。本次讨论不仅展示了多方主体在推动气候行动中的协同努力,也为未来在数据共享、能力提升和政策协同等方面深化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性参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陶野
编辑 徐倩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