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观天下”又与您见面了。每周六与您相约,纵观天下大事!
11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前左)在华盛顿白宫欢迎到访的沙特阿拉伯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前右)。图据新华社/法新沙特阿拉伯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日前访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这是沙特王储时隔七年再度访美。特朗普11月18日晚宣布,将沙特列为美国的非北约主要盟友。
不过,美国前驻沙特大使拉特尼认为,沙特真正想要的是一份经美国国会批准、能规避美国政府换届带来的政策变动风险、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美沙共同防御条约,但这或许只能在沙以关系正常化等一揽子交易中才能实现。
分析人士指出,明面上,这是聚焦美沙防务合作和巨额投资等事务的一次“高规格访问”,寻求从军事安全到经贸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升温”。但实际上,美沙给对方的承诺在执行层面均存在不确定性,能否兑现仍有待观察。
如此高规格接待的背后,是特朗普希望借穆罕默德访美之机推动沙特加入“亚伯拉罕协议”,即实现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然而,穆罕默德没有“松口”,他在白宫向媒体重申沙特的立场:加入“亚伯拉罕协议”的前提是,有“明确路径”确保巴勒斯坦建国。
在特朗普与穆罕默德寻求交易、互给承诺的背后,是美沙两国各自对双边关系和中东格局的考量。
从美国角度看,特朗普政府希望将沙特打造为推动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支点。美媒指出,美国正试图构建一个“伙伴网络”,让地区国家承担更多“前沿安全责任”,美国则专注于供应链、关键技术等“上层设计”,并用军售和技术控制等掌握“最终发牌权”。
而沙特寻求的是美国的安全保障。当前,沙特将重心转向国内社会经济改革,致力于推动国家现代化转型,需要相对稳定的地区环境支撑国内发展,因此希望加强沙美安全合作降低外部风险。
不过,沙特难以“押宝”美国。分析人士指出,今年美国盟友卡塔尔遭到以色列空袭,这让沙特等海湾国家质疑美国是否为可靠的安全伙伴。对此,沙特采取了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等措施,以实现多元化安全合作。
11月17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拍摄的安理会投票表决现场。图据新华社联合国安理会11月17日以13票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第2803号决议,核可美国此前提出的结束加沙冲突“20点计划”,成立和平理事会并组建国际稳定部队。中国和俄罗斯在当天表决中投了弃权票。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匆匆推动安理会表决通过该决议,试图以此推进加沙停火第二阶段谈判。但决议内容存在缺陷,包括在和平理事会和国际稳定部队的结构组成、职权范围、参与标准等关键问题上模糊不清,并未明确重申对“两国方案”的坚定承诺,这或将为巴以问题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尽管阿拉伯国家总体接受该决议,但加沙冲突的当事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以色列均表达不满。
分析人士指出,决议缺乏对和平理事会和国际稳定部队的有效监督和审查机制。约旦侯赛因·本·塔拉勒大学教授哈桑·达贾认为,国际稳定部队的职权远超传统维和任务,获得接近于强制执行的权力,该部队实际上很可能由美国和以色列把控。
决议涉及加沙战后治理安排,却缺少巴勒斯坦方面的参与。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阿克拉姆·阿塔拉表示,巴勒斯坦各派别多次重申,加沙的未来必须置于巴勒斯坦建国的蓝图之下,而该决议一方面试图改变加沙地带的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却未实质推动“两国方案”,反而将加沙推上托管之路。
美国纽约州性犯罪者登记处提供的杰弗里·爱泼斯坦的照片。图据新华社/美联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19日宣布,他已经签署要求司法部公开已故富商杰弗里·爱泼斯坦相关案件文件的法案。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说:“关于民主党人和他们与爱泼斯坦关联的真相或许很快就能揭晓,因为我已经签署了法案来公开爱泼斯坦的文件!”特朗普在帖文中再次抨击民主党人与爱泼斯坦有“密切联系”,称爱泼斯坦事件对民主党人的影响远大于对共和党人的影响。
此前,这一法案先后在众议院和参议院获得通过。根据众议院网站文件,法案要求司法部公布其掌握的所有与爱泼斯坦案调查和起诉有关的非机密记录、文件、通信和调查材料;允许司法部保留某些信息,如受害者个人信息以及可能影响正在进行的调查的材料。
爱泼斯坦与大批美国政商名流交往密切,因涉嫌性犯罪被捕后,2019年8月死于狱中,被判定为“自杀”。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今年7月7日发布备忘录,认定没有可信证据表明爱泼斯坦掌握一份用于勒索知名人士的“客户名单”、没有证据表明爱泼斯坦死于谋杀,并表示今后不会发布更多爱泼斯坦案文件。
近来,共和党内部因是否支持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产生分裂。16日,特朗普一反先前立场,呼吁共和党众议员投票支持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称“我们没什么可隐藏的”。多家媒体分析认为,特朗普的态度之所以出现180度大转变,是因为不少共和党籍众议员不顾党内高层指令,愿意投票支持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
3月15日拍摄的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市区景观。图据新华社鉴于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甚至崩溃可能给冰岛带来严重影响,该国已将其列为“国家安全威胁”。这是冰岛首次将某一气候影响归为这类威胁。
据媒体11月15日报道,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是将热量从热带输送到更高纬度的洋流,如果没有它,欧洲西北部等地的气温将会低很多。它也是地球气候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即使微小变化也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有研究显示,这一洋流正在减弱,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完全崩溃。
德国波茨坦大学研究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海洋物理学家兼气候学家斯特凡·拉姆施托夫说,结合过去几年的科研成果来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崩溃已不能再被视为小概率风险。若是发生,带来的将是灾难性影响——引发全球范围气候剧变,可能导致美国部分地区和欧洲沿海海平面上升、亚洲与非洲多国的季风系统紊乱以及欧洲冬季遭遇极寒。冰岛“将处于大幅降温的核心区域附近”,这意味着该国可能会被海冰环绕。
冰岛环境、能源与气候部长约翰松说:“我们的气候、经济和安全与洋流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生存威胁”,将影响冰岛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以及渔业等关键产业。
弗罗莫奈尔峡谷洞穴中发现的巨型蛛网。图据《地下生物学》论文国际学术期刊《地下生物学》近期刊载的一项研究称,在希腊与阿尔巴尼亚交界地带的一处地下洞穴发现了一张两种蜘蛛共存的巨型蛛网,网上栖息着约11.1万只蜘蛛。研究者说,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蛛网”。
据媒体报道,这张蛛网位于希阿边境弗罗莫奈尔峡谷的一个洞穴中。洞穴入口在希腊境内,最深处则位于阿尔巴尼亚地下。蛛网距离洞口约50米,面积约106平方米,相当于半个网球场大小,网上一共栖息着大约6.9万只家隅蛛和逾4.2万只游荡始微蛛。
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莱娜·格林斯泰兹说,这是首次记录到这两种蜘蛛群居结网。据她介绍,许多蜘蛛通常独居,对其他种群极具攻击性。不过,一旦蜘蛛进化出群居能力,两种蜘蛛共存则“相对常见”。这种情况下,“它们经常会打架,最终互相吃掉。如果食物充足,它们就会变得不那么有攻击性”。
研究人员发现,该洞穴内没有光线,洞穴深处的泉水形成一条含硫溪流贯穿洞穴,水温常年保持在26℃。在入口处的溪流上,密集成群的蠓虫成为蛛群的主要食物来源。科学家怀疑,两种蜘蛛在巨型蛛网上和平共处,可能部分缘于这种环境:黑暗让蜘蛛看不清彼此,食物又很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