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长三角地区依托产业与创新优势,正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精准发掘并赋能该区域内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昨天,毕马威联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研究中心共同发布“长三角高端装备新质领袖榜单”。
本届榜单评选聚焦机器人、能源装备、低空经济、智能交通装备及其他新兴产业技术装备五大赛道,从核心团队、技术和产品领先性、市场及商业布局、财务健康、市场影响力及未来规划五大维度对参评企业进行综合评估。
经过多轮筛选、专家评审与实地调研,本次榜单最终评选出38家具有突出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的企业,形成了“乾道领袖”和“长风启航”两大子榜单,充分体现了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产业的活力与潜力。数据显示,在赛道分布上,新兴产业技术装备赛道占比达34.2%,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专注于集成电路装备研发与生产的榜单企业占全部上榜企业数量的10.5%。机器人赛道则以31.6%的占比稳居第二,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上榜企业中,成立时间在3-5年之间的企业占比最高,达34.2%,而成立时间在3年以内的企业占比为10.5%。共44.7%的上榜企业为新兴企业和初创企业,这表明该区域具有良好的产业生态,能够持续催生并支持新生力量的发展,使其能在短时间内跻身行业前列。上海凭借与国家战略紧密对接的城市定位、成熟的产业生态和对外开放门户的枢纽优势,成为本次高端装备上榜企业最多的城市,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则几乎平分秋色,合计占比近60%,印证了“上海创新引领+苏浙皖高效协同”区域模式的卓有成效。
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周臻现场发布并深度解读了《毕马威中国长三角高端装备新质领袖榜单》报告。《报告》不仅公布了上榜企业名单,更对长三角乃至中国高端装备产业进行了全面扫描与趋势展望,还指出,长三角地区已形成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全国占比32.5%,产业集聚和协同效应显著。在资本层面,2020至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在高端装备领域融资事件与金额均占全国近半,显示资本市场对该区域的强烈信心。
《报告》系统梳理了高端装备产业在机器人、能源装备、低空经济、智能交通装备等细分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在机器人领域,中国已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新兴品类增速显著;能源装备行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面临“内卷式”竞争,政策正引领行业向“需求驱动、以质取胜、结构优化、安全可控”转型;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低空经济商业化重点可发展领域也将集中在城市空中交通、农业化应用以及低空旅游;智能交通装备则围绕5G与V2X(车联网)、算法与大数据以及激光雷达与自动驾驶展开。
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报告》系统性提出了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破局突围之路。首先,企业需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实现制造自主化,在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的同时加快自主研发进程。其次,应强化数字赋能,助力企业向智向绿发展,其中工业互联网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产业链、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成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引擎。再次,需撬动资本加大投入,塑造企业胜势,鼓励企业积极拥抱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作用。同时,产业发展需要从“单点突破”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创新”,通过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提高协作效率。最后,企业应加快出海步伐,深化全球化布局,以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原标题:《新兴产业技术装备占主导,机器人发展态势强……长三角高端装备迎来黄金发展期》
栏目编辑:金志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