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11月20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高原湖泊流域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等相关情况。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异晖介绍,云南省重点高原湖泊是全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调蓄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也是全省人口最密集、活动最频繁、经济最集中的区域,但存在水资源匮乏、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在传统红利减弱背景下,需通过GEP核算将重点高原湖泊生态资源纳入评估,实现“生态保护—功能提升—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省委、省政府将重点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部署,先后印发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制定符合云南实际的高原湖泊流域核算技术规范。
为落实国家和省级部署,填补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价值核算规范空白,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云南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历经研究实践和论证,编制完成《技术规范》,并于2025年5月经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公开发布。
《技术规范》严格遵循科学性、适用性、规范性原则,充分衔接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和国家相关标准,结合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特色,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构建了“生态资产+生态产品价值”双评价核算体系,既盘点生态资源的储量与质量,又核算年度生态服务的流通价值,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评估。二是增设了特色核算指标,针对高原湖泊供水功能、生物多样性优势、休闲游憩价值等特点,专门设置“绿色产品供给”“生物多样性维持”“本地休闲”“科教功能”等指标,精准反映云南生态特色。三是优化了本地化核算方法,针对湖泊流域环境过程复杂、面源污染突出等实际,调整了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水质净化等指标的核算范围与方法,确保核算结果科学准确。在数据支撑方面,标准编制过程中收集了两万余份数据,完成3000余组实测数据采集和9000余份问卷调查,构建了贴合云南实际的参数体系,为标准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是云南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具有多重重要意义:在政策层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部署的具体成果,为全省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提供了统一技术遵循,保障核算结果纵向衔接、横向可比。在实践层面,支撑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的多方面应用,为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绿色投融资等提供了基础依据,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在示范层面,创新了特定地域单元核算方法,为全国其他省份开展高原湖泊核算工作提供了“云南样板”。
《技术规范》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专业核算人才队伍,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赢,为云南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
陈异晖表示,下一步,云南将持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转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加强与各方的交流合作,不断完善核算体系、丰富实践路径,让科学核算成为守护高原湖泊生态家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