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办公室,研究员轻点鼠标,人口总量预测模型、耦合协调模型迅速运转,将全省人口分布与托育、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精准匹配。这是近期该院在“十五五”公共服务专项规划编制中的实践。借助AI工具,不仅有效规避了资源错配风险,更减少了30%的重复性劳动,让研究人员得以聚焦战略研判与方案优化,规划编制周期平均缩短20%,规划编制准确率显著提升。
过去,发展规划传统编制模式遵循“现场调研、搜集资料、拟定提纲、修改完善”的流程,研究人员须翻阅厚厚的年鉴,手动核算数据,将大量时间耗费在资料整理、基础统计等重复性工作上。
AI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规划编制带来了革命性突破。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主动拥抱变革,一方面打破数据壁垒,整合中国移动手机信令数据、专利数据库等多源信息,构建起立体知识库,让规划研究不再局限于政府常规统计数据;另一方面创新模型方法,让数据真正“活”起来。如在产业研究领域,通过AI对专利数据的深度挖掘,清晰呈现全球与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布局差异,从高频关键词中精准捕捉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省情一键通”智能体则汇聚全省各地经济运行、社会建设、产业创新等六大板块162个核心指标,支持自动生成初步分析结论、导出报告,实现省、市、县三级经济社会情况一键总览,让区域发展态势一目了然。
随着数智化工具持续迭代、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未来的规划将能更精准回应时代变化、匹配发展需求,以更高效率和可落地性为浙江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支撑,也为规划编制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记者 张毅 通讯员 祝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