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时财经)
作者:沈 阳
编辑:李 捷
制图:乔寒云
小米集团(以下简称“小米”)近日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集团实现总营收1131亿元,连续4个季度超千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80.9%。
值得关注的是,财报呈现明显的业务分化特征。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在三季度实现经营收益7亿元,首次达成季度盈利。然而,作为核心业务板块的小米手机,三季度毛利率降至11.7%,同比下滑约4.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刚刚实现盈利的小米汽车近期却陷入安全争议。从技术层面到市场信任度,安全争议或将给小米汽车未来发展蒙上一层阴影。小米能否化解汽车业务安全争议、释放增长潜力,后续又将如何应对手机业务毛利率下滑,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
01 小米手机毛利率下滑,明年或将涨价
小米集团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小米手机×AIoT分部实现收入841.1亿元,同比增长1.6%,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毛利率为22.1%,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60亿元,全球出货量为4330万台,同比增长0.5%。规模优势稳固。
据第三方数据,该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销量排名第二,市占率为16.7%,连续6个季度排名前二。根据Omdia数据,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3.6%。
对于这一销量表现,中国互联网协会特约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向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谈道:“小米手机吸引的主要还是性价比用户,不过,小米主机的品牌形象也在提升,在用料上逐渐往高端攀升。此外,小米的社交网络营销相对做得比较好。而在竞争对手上,荣耀的分家以及苹果手机一度的进步缓慢,给小米让出了空间。”
不过,第三季度小米手机业务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3.1%,在财报中,小米称这是由于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下降,但部分被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加所抵消。此外,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由上年同期的每部1102.2元下降3.6%至1062.8元,则是由于境外市场平均售价下降所致。
毛利率方面,第三季度,小米手机毛利率为11.7%,较上年同期下滑4.9个百分点。对于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联系了小米集团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暂未有回应。
对此,向坤分析认为,小米手机毛利率下滑一是手机市场总体下滑,为了销量降低了利润;二是存储等成本在提升,而有一批厂家已经在宣布涨价。
实际上,面对成本压力,小米已明确释放涨价信号。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称,受供应链成本上涨的影响,手机厂商第四季度的压力已经较大,预计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大盘将处于持平状态。他认为,明年大盘的压力会远大于今年,预计包括小米及友商在内的相关产品零售价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
卢伟冰称,小米已与合作伙伴签订了2026年全年供应协议,确保全年供应不受影响。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内存成本的上涨需要部分通过涨价消化。
然而,向坤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谈道:“小米手机的不可替代性并没有那么强,如果明年进行涨价可能会影响销量,这对小米手机来说是一个考验。”
02 小米汽车首次季度盈利,增长潜力几何?
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表现亮眼,实现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199.2%。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283亿元,占比超97%。
在交付量上,第三季度小米共交付10.88万辆新车,今年前三季度已经累计交付新车26万辆。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小米汽车预计将于本周完成全年35万台的年度交付目标。
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为73.84亿元,毛利率由2024年第三季度的17.1%上升至25.5%。小米称这主要是由于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单位制造成本降低、Xiaomi SU7 Ultra 从2025年3月开始交付,以及其他相关业务毛利率上升所致。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谈道:“从财报来看,小米的业绩非常优秀。毛利率达到25.5%实际上已经比17家汽车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高出将近10个百分点。小米汽车入局比较晚,而且当时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到达白热化阶段,小米能取得这个业绩对于它来说非常难得。”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本季度经营收益为7亿元。
“小米汽车首次实现季度盈利,确实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在新能源车刺激政策逐步退坡的背景下,其未来增长潜力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交付规模快速扩张,在产品高端化和成本控制上有一定优势,但是,自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由全免改为减半,购置税退坡将带来利润压力,而小米已承诺为跨年订单提供补贴,这将直接压缩其2026年年初的毛利率。”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分析道。
此外,他还表示,小米汽车新品节奏与订单可持续性存疑。当前,小米汽车仍处于“单爆款”阶段,后续产品线尚未完全铺开。若订单热度回落,增长动能可能减弱。
近期小米汽车因安全问题正陷入争议。今年3月份和5月份,小米汽车发生了两起事故,引发社会关注。
在9月份,小米汽车还曾宣布召回11.68万辆汽车,称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而这或将对小米汽车的销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颜景辉称,从目前来看,小米汽车还处于成长期,更应该把握消费者和目标客户群体不断增长的细分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去进行科技创新,以实现不断改进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