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新华社广州11月20日电 20日进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子10000米比赛中,云南队选手蒋发坤和杨绍辉成绩被取消,原因是即将被套圈的杨绍辉为队友提供了领跑支持。
比赛中,当有望冲击冠军的蒋发坤还剩一圈半时,跑在他前方且即将被套圈的队友杨绍辉突然加速,带领蒋发坤发动冲刺并确立领先优势。最终蒋发坤率先撞线,但之后赛事成绩公告显示,蒋发坤和杨绍辉均被取消成绩,原因是两人违反了《世界田联竞赛与技术规则》中的6.3.1条规定,即不允许被套圈或即将被套圈的选手为其他选手提供领跑支持。
不少人可能会有疑问,田径比赛特别是马拉松赛事中,运动员跟随他人跑的情况不是很常见吗?甚至有的比赛还会安排官方领跑员(即所谓的“兔子”),为什么这场比赛中的领跑就会被判犯规呢?
其实田径比赛中为他人领跑的行为本身并不都是违规的,但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在马拉松等路跑赛事中,领跑者和被领跑的运动员应一同从起点出发,领跑员可以中途退出,但不能是半途才进入赛道,否则被领跑的运动员成绩会被视为无效。2019年肯尼亚长跑名将基普乔格在维也纳完成两小时内跑完全程马拉松的挑战,但因为挑战过程中多位领跑员分段进入赛道领跑,因此基普乔格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没有被世界田联承认为新的世界纪录。
在800米到10000米的场内田径比赛中,由于运动员至少要完成两圈的奔跑,因此被套圈或即将被套圈的运动员(即跑得更慢的运动员)为领先运动员领跑的行为也被视为等同于中途进入赛道的领跑,所以是犯规的行为。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领跑者还是被领跑者,即使完赛,成绩也会被取消。
简单来说,田径比赛中“合法的”领跑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共同起跑,二是在领跑阶段领跑者始终要比被领跑者跑得更快。
在钻石联赛等一些商业性质的场内田径比赛中,主办方为激励选手创造好成绩有时也会安排配速员领跑。不过在奥运会、世锦赛、全运会这样的正式比赛中,是不设置配速员的。
过往一些比赛中,场内田径项目特别是3000米障碍、5000米、10000米等中长跑项目中,经常上演同一支队伍的多名选手相互领跑或者通过频繁加速变速拖垮对手的“战术配合”。但是任何的团队战术都必须牢牢守住比赛规则这条“红线”,这条“红线”也正是确保比赛公平公正的“生命线”。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吴俊宽 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