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浙江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紧跟国家文化育人战略部署,以党建为统领,深耕“大思政课”改革,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起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文化育人新格局,为高职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鲜活范例。
党建引领:筑牢思政育人根基。学院构建“党建+思政”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打破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的壁垒,实现二者互联互通、同向发力。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系统整合实践教学、红色研学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多元载体,既强化了理论教育的系统性,又通过党建引领为思政教育注入持久生命力。
资源融通:激发文化传承动能。学院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金融”两大教学资源库,开发“第二个结合”等专题课程,相关资源已被全国近百所院校线上应用,互动近千万人次。依托自建的“红色金融馆”等红色阵地,学院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拍摄微电影、排演红色情景剧等实践活动,将价值观塑造融入沉浸式体验。此外,学院还建设了3个非遗大师工作室、2个金融文化展馆,推动文化精神在实践中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实现文化资源向育人资源的有效转化。
路径创新:形成“三阶四方”育人新机制。学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构建“螺旋递进、千日蝶变”的育人路径,形成“三阶四方”协同育人机制。一年级依托明理学院,侧重“传统美德启蒙培根”,夯实价值根基;二年级依托淑女学院与君子学堂,聚焦“传统美育启智润心”,提升文化修养;三年级依托银领学院,强化“知行合一启航创新”,培育职业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引领,四大特色学院协同发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有效破解了思政育人过程“阶段性”不明的问题。
体系构建:打造“教、学、评”闭环新生态。在“教”的层面,学院构建“大课程+大平台+大师资”体系,形成“思政+文化+专业”特色课程矩阵,建设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7门,出版多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打造由思政教师、文化大师、行业导师等组成的“大师资”团队;在“学”的层面,建立学生思政素养成长档案,依托4个特色学院开展分阶段育人,夯实学生的理论、文化与职业发展根基;在“评”的层面,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行业五方主体参与的交叉互评与实时反馈系统,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机制,持续提升育人精准性与实效性。
成效彰显:实现育人成果新突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突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课程资源被全国71所院校选用,连续主办了9届全国高职马院院长论坛,推动“慕课西行”、文化出海,辐射3大洲25个国家,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职教力量。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践探索,是对文化紧密结合赋能思政建设的生动诠释,不仅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更展现了文化融合在思政教育中的广阔前景。未来,学院将继续深耕文化与思政融合之路,为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贡献力量。
(牛 涛 徐 蕾)
·广告
上一篇:知识产权科普活动走进磨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