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成为“硬指标”,游泳、排球、击剑等项目“百花齐放”——天津中小学体育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我市所有公办、民办中小学须保障学生每日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这一政策使天津走在了全国基础教育体育改革的前列。在政策保障之外,各中小学积极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形成了“一校一品”的生动格局。
和平区耀华小学将游泳作为特色课程,实现三至六年级全员参与,其游泳课获评全国优秀校本课程资源;天津市第三中学附属小学深耕排球项目,积极参与“排球之城”建设;河西区上海道小学的“小海帆啦啦队”以活力四射的啦啦操,生动诠释阳光体育理念;南开区咸阳路小学以校园足球为支点,撬动学生多元成长;和平区新星小学则立足“传承国粹、强体铸魂”目标,将自编武术操融入大课间活动,并举办全员参与的校级比赛,实现武术教育常态化;河北区育婴里小学打造象棋特色、逸阳梅江湾学校发展击剑项目……这些课程借助校本体系或课后服务,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舞台”。
这种“基础+特色”的双轨模式,既筑牢全体学生的运动根基,又唤醒个性发展的潜能,不仅丰富了体育教育的内涵,更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终身运动的种子,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注入持久而蓬勃的动能。
记者 刘欣 摄影报道
上一篇:民俗风情火了朝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