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
AI所驱动的全球算力竞赛,彻底重塑了光模块产业的需求逻辑。光模块已从传统数据中心的“辅助组件”跃升为AI计算能力传输的“必需品”,其需求增长速度远超GPU及其他核心计算芯片,成为AI产业链中弹性最大的环节。
近日,全球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300308.SZ)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相关议案。在AI算力需求爆发带动行业进入“超级周期”的背景下,中际旭创的赴港上市计划,也会将新易盛(300502.SZ)、中际旭创、天孚通信(300394.SZ)三强竞争的光模块行业格局推向新阶段。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际旭创此次赴港上市,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影响力,更是为了在全球光模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随着AI算力的持续爆发,光模块的需求将持续旺盛,而中际旭创作为行业龙头,其上市计划无疑将引发市场对光模块行业的更多关注和投资热情。同时,这也将促使新易盛、天孚通信等竞争对手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
龙头“出海”
作为全球光模块领域的标杆企业,中际旭创的前身可追溯至1987年成立的龙口市振华电工专用设备厂,早期专注于电机绕组装备制造。2012年,公司以山东中际电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际电工”)之名在深交所上市。
2017年,中际电工以28亿元收购由6位留美博士创立的苏州旭创100%股权,正式更名为中际旭创。截至目前,中际旭创已形成集高端光通信收发模块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矩阵覆盖200G、400G、800G、1.6T等全系列高速光模块,广泛应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5G无线网络、电信传输和固网接入等核心领域。
2025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加速渗透,全球范围内对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作为算力传输核心组件的光模块市场随之进入高速发展期。
市场研究公司LightCounting发布了关于2025年第三季度初步财务结果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云计算公司的支出以及以太网光模块和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是一种在光纤通信中常用的核心技术)传输设备的销售增长均超出预期。电信市场开始再次显现复苏迹象,但大部分增长活动与数据中心互连基础设施相关。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再度上修,需求持续旺盛。光模块行业正迎来“量价齐增”的发展局面。
在此背景下,中际旭创市场表现亮眼,股价自今年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超过300%,仅7月至今市值便增长2800亿元,成功跃居A股山东板块市值首位。
与此同时,“需求爆发倒逼企业扩产”,在半导体行业分析师王志伟看来,“中际旭创不仅要扩建国内产能,还需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同时提前储备光芯片、电芯片等紧缺原材料。”
“此次赴港上市是为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中际旭创也在公告中明确了核心目标,目前正与中介机构商讨具体方案,发行规模、定价等细节尚未确定。
在业内看来,中际旭创此次启动H股上市,并非简单的资本补充动作,而是基于行业发展趋势与自身战略规划作出的关键决策。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认为,中际旭创若成功实现“A+H”上市,将成为国内光模块行业首家达成此举的企业,这一战略布局为其资本运作铺设了宽广跑道。从有利条件看,H股上市将显著提升公司的国际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关注,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尤其在全球AI算力需求激增、行业步入“超级周期”的背景下,充足的资金支持将助力公司加速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全球化布局,巩固其在高端光模块市场的领先地位。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港股上市可以为中际旭创打开国际融资通道,增强资本灵活性,助力高端产能扩张(如1.6T光模块)与前沿技术(硅光、CPO)研发,同时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吸引海外客户与人才,优化估值体系。“A+H”模式适合技术领先、资本需求大且具备全球化布局基础的头部企业,可加速技术迭代、产能扩张与生态整合,强化对二线厂商的竞争优势。
“易中天”格局发生倾斜
中际旭创与新易盛、天孚通信被A 股投资者合称为“易中天”。其名称源于三家企业简称的核心字组合 ——“易”对应新易盛、“中”取自中际旭创、“天”来自天孚通信,因读音顺口且易于记忆,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对三者的统一代称。今年前10个月,新易盛、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股价涨幅分别为197.90%、282.97%和72.95%。
“中际旭创的赴港上市,无疑将重塑‘易中天’三强间的竞争格局。”袁帅认为,随着资本实力的增强,中际旭创在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将更加游刃有余,可能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中际旭创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50.05亿元,同比增长44.43%;归母净利润为71.32亿元,同比激增90.05%,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盈利体量均稳居行业首位。此外,中际旭创也是三家企业中唯一实现营收、净利润环比双增的企业,第三季度营收102.16亿元,环比增长25.89%;净利润为31.37亿元,环比增长30.1%,展现出一定的增长稳定性。
与中际旭创专注于400G/800G及更高速率的光模块研发与量产不同,新易盛在技术路线上,主要聚焦于多种技术方案的高速光模块的研发与市场化,虽体量稍小,但展现了罕见的“爆发力”,其在前三季度营收165.0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21.70%;归母净利润为63.27亿元,同比激增284.37%,增速在三家之中遥遥领先。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达 47.25%,此外,第三季度的单季净利率攀升至39.3%。
提供核心的光学“零部件”的天孚通信虽营收规模相对偏小,但凭借上游器件的核心优势,构筑了坚实的行业壁垒。2025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收39.18亿元,同比增长63.63%;归母净利润为14.65亿元,同比增长50.07%。
袁帅表示,当前,“易中天”三强已占据全球高速光模块市场超70%的份额,形成寡头竞争格局。中际旭创通过“A+H”双平台进一步扩大资本与技术优势,无疑将加剧这一趋势,推动行业向“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发展。大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品牌影响力及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够更快响应市场需求,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从而持续巩固市场地位。然而,这也要求企业保持持续创新,避免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
王鹏也指出,中际旭创“A+H”上市将在短期内强化其龙头地位,但长期需关注技术、地缘与市场多元化对竞争格局的动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