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明
酒钢集团炼轧厂两块4200毫米宽厚板的相继下线,见证了一家“老字号”工业企业用创新为“旧产能”注入了新生命。
中厚板产品曾是我国工业建设的“硬脊梁”。但随着风电、桥梁等领域对钢材宽度、强度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产线的“旧产能”一度陷入尴尬:设备精度不足,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工艺迭代滞后,高端市场订单屡屡旁落。此时,唯有创新才是破局的关键。这种创新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产线,而是以技术改造、装备提升为笔,为老产品“描边升级”;这种创新不是对“老”的否定,而是让“旧产能”跟上了新需求的脚步;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工艺的割裂,而是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老产业”注入新活力。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坚守根基的前提下,依靠结构调整和现代技术赋能,通过“老树嫁接新枝”实现迭代升级。新与老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共生。老产线承载着稳定生产的“压舱石”作用,新产线则打开了高端市场的“突破口”。这种“以新补旧、以旧稳新”的智慧,让传统产业摆脱了“要么淘汰、要么停滞”的困境,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升级路径。“十四五”期间,甘肃省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实施14条重点产业链项目1835个、“三化”改造项目1424个,工业投资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大批传统产业、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
依托酒钢集团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酒钢集团传统钢厂迭代升级为现代化产业基地,推动产品实现“从普钢到特钢”的核心跨越,为酒钢抢占国内高端材料市场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作为甘肃省列重大建设项目,新装备的4200毫米宽厚板生产线,一举填补了甘肃无大宽幅轧机的空白。新生产线与现有2800毫米产线高效互补,让酒钢拥有西北区域内装备最先进、品种最齐全、规格覆盖最广的中厚板产线。钢板宽度突破的背后,是传统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浪潮中,对“老产品”进行的一场深刻的“进化”。而酒钢集团炼轧厂的变化,正是“十四五”时期甘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要坚定不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产业延链补链,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