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八达岭林场青龙桥分场,无人机频繁往返搬运造林苗木,成为北京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科技尖兵。八达岭地区地形复杂,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工运苗在山高路陡区域运输时间长、易造成苗木损伤等问题,有效提高了苗木在春季造林黄金时期的运输效率和成活率。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又加快了造林进度。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作为国家“三北”工程六期规划的重中之重,“北京市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已圆满完成54万余亩的林业建设任务。
燕山山地作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燕山山脉北京段约占北京市域面积43%,与西部太行山脉共同构成了北京的“生态屏障”,为北京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整体生态格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于2024年启动建设,涉及昌平、怀柔、平谷、密云、延庆5个山区和十三陵、八达岭2个国有林场,通过此次工程建设,燕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安全韧性将进一步增强。
(总台记者 张伟泽)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