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11月19日-20日,“2025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杭州举办。其间,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研究报告《从旅游减贫到乡村振兴:旅游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以下简称《报告》)。
2025年是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为系统总结该阶段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实践经验,世界旅游联盟组建专门团队,从其历年发布的旅游减贫与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中选取近50个进行系统性回访,并对其中10个代表性案例开展深度研究,全面阐释中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全球减贫及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在推进旅游减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中,注重运用三类政策工具:以产业融合推动多元发展、以规划设计构建多层协同格局、以资源整合打造旅游产业生态圈,并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指出,随着旅游公共政策持续完善,未来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政策将呈现三大趋势:更加注重政策协同创新、数字科技赋能与乡村价值挖掘。
基于中国实践,《报告》提炼出增强减贫韧性四大治理路径:激励脱贫人口自我成长,增强内生动力;培育脱贫人口现代观念,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脱贫人口生计能力,强化发展韧性;鼓励脱贫人口社区参与,激发发展意愿。
参加“湘湖对话”的国内外业界代表认为,在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乡村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战略区域。《报告》通过呈现不同地域、资源与振兴路径的乡村案例,深刻揭示了中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各国提供了丰富参考,也体现了世界旅游联盟“旅游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理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