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路雯) 近年来,江陵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干部力量向一线倾斜、资源要素向基层汇聚,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从“等上门”到“走进门”,治理重心向下延。自2024年11月起,江陵街道全面推行社区(村)党组织书记进小区驻点办公机制。综合考虑小区居民上班早出晚归、老年人腿脚不便等现实问题,深入辖区93个商品房小区,探索“错时办公”机制,灵活选择早、中、晚居民在家时段,现场受理、现场解决群众诉求,已完成4轮全覆盖。针对“一老一小”“一病一残”“五失”人员、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社区(村)书记主动对接,共领办“楼底下”晚托、石灰浜小区环境提升、游乐场休闲座椅增设等23个小区为民服务事项,以行动回应期盼。
从“单一型”到“组合拳”,服务质效双提升。整合网格员、“海棠先锋”、在职党员等多方力量,打出基层服务“组合拳”。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小区巡查、信息采集与上门走访,让“流动办公桌”成为社区延伸的触角。695名“海棠先锋”发挥“熟人社区”优势,深入10万余户居民家中,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累计收集民声民意3702条、向社区(村)建言献策1256条、解决问题2683个。此外,积极推进“一联双管”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机制,23个区级机关和社区(村)结对,3360名区级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推动党建资源持续注入小区、服务力量真正走进楼栋。
从“问题清单”到“满意答卷”,党建温度可感知。为主动对接居民需求、实现精准服务,各社区(村)依托小区微信群、社区公众号、红色议事厅等平台,让群众按需“点单”,社区精准“派单”,开展“定制化”服务,如解决清树湾地铁站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通过延伸公交线路、新增公交站点、加密公交班次,提升周边小区居民通行效率。每月20日,“陵邻和美”暖心服务走进小区,提供缝补、理发、磨刀、义诊等常规服务,以及艾灸、非遗手工、节气活动等各类特色服务,目前已累计开展32期704场次,惠及居民约22万人次,把暖心服务精准送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