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人们经常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搓手。在中医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充盈气血行为。
寒为冬季的主气,其致病特点是易损伤人体阳气。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全仰仗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阳气受损,则失其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而「搓」这个动作,可通过疏通经络达到充盈气血的目的,调和气血、抵御寒邪。
《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总结应该搓哪些部位,并教你正确的搓法。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刘 颖
武汉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全毅红
“搓”,在中医按摩推拿中,属于摩、推、擦法范畴,就是用手在体表施加少许压力,进行单方向、往返或环转的活动。
1
搓双手
人手上有很多穴位,如少府穴、合谷穴、少商穴、劳宫穴等,经常搓手有利于刺激相应经络和穴位,有通畅气血的效果。
具体方法: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然后搓手背,手心置于另一只手的手背,呈垂直放置,手心揉搓手背,双手交换进行;最后搓手指,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搓手的时间和力度因人而异,手微微发红,自觉双手发热甚至微微汗出即可。
2
搓头部
脑部血液循环不畅时,我们会头晕、头痛,搓额头可以增加大脑供血量,促进大脑血液循环,起到提神醒脑、强身壮体的效果。尤其是搓太阳穴和印堂穴,可以很好地调节神经系统。
具体方法:左右侧额头各搓100次。搓后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吹冷风。还可以用手指梳头,从前往后,从中央到两侧,搓30~50次。
3
搓肋骨
胁肋部是肝胆经的分布区,情志不畅会导致肝胆之气郁结,因此当人们生气、郁闷时常会胸口堵闷、唉声叹气、胁肋胀满,常搓此处有疏肝理气的效果,能帮助缓解情绪以及改善食欲。
具体方法:两手掌轻按于腋下,顺着两侧肋骨向前下方推搓至前正中线。每次推搓30~50下,每天做2~3次。
4
搓腹部
六腑以通为顺,通过搓按腹部可促进胃肠之气下行,增进食欲,有助排便。
具体方法:若排便困难、下腹胀满,可用掌根沿腹部外圈(以肚脐为中心向外一个手掌的宽度)顺时针方向搓按,每天2次,每次30~50圈,排便前可加做1次。
5
搓腰眼
腰眼穴居于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之中,为肾脏所在部位,常搓此处,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搓腰还可以让局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提高腰肌耐力,防止因劳累、风寒导致的腰痛。
具体方法: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拇指按压处就是腰眼穴;还可双手握拳,抵住腰眼穴旋转按摩;也可直接用手搓热腰眼穴。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50下。
6
搓脚心
足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发源地,搓按足心不但可强肾、活络,还有助安神、降压。
具体方法:先把双手搓热,然后用左手掌搓右脚心,用右手掌搓左脚心,每只脚搓100次左右,搓到脚心发红发热为宜。湿搓时把脚放在温水盆中,泡至脚发红,再按干搓的方法搓。
提醒,搓脚后不要马上下地,最好休息5分钟。此外,糖尿病患者谨慎搓脚。▲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