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1日讯(通讯员 杨牧意 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又有两项长沙企业主导制订的标准发布了!记者今天从中联重科了解到,由该企业主导制定的两项起重机领域国家标准,近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两项标准深度对接国际先进技术,既实现了与全球起重机技术标准的接轨,又以精准适配的技术规范引领了国内行业发展。
据了解,中联重科此次牵头编制的两项国家标准分别是GB/T 45680《起重机 风载荷计算》(ISO 4302:2016,MOD)和GB/T 20863.2《起重机 分级 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ISO 4031-2:2020,IDT)。
据介绍,GB/T 20863.2标准采用IDT(等同采用)转化模式全面吸纳ISO 4031-2:2020核心技术内容,将国际公认的流动式起重机分级体系直接引入国内。相较于旧版标准,新标准在分级逻辑上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新增分级的原则,明确工作循环和作业任务的起始;二是增加整机使用等级对应的工作循环数和整机工作级别,使分级更加细化,提升了分级的可操作性;三是新增部件和机构的分级,使流动式起重机部件及机构分级有据可依。
新标准通过纳入新技术成果,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完全对齐。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为国内产品研发、检测验收提供了统一的“国际标尺”,更彻底解决了以往出口产品因标准差异面临的技术壁垒问题,助力中国流动式起重机全面全球化。
中联重科主导制定的另一标准GB/T 45680,则在ISO 4302:2016基础上,结合我国复杂地形与气象特点进行针对性优化,形成了兼具国际先进性与本土适用性的风载荷计算方案。该标准既保留了国际标准的科学内核,又通过本土化调整实现了对国内起重机风载荷防护的精准指导,为极端天气下的设备安全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该标准核心突破在于:将我国七大气候区的风速特征数据纳入计算模型,替代国际通用的平均风速参数,使风压计算精度提升;补充陆上地区、海上及海岛等局部风场的修正公式,解决了国际标准在特殊地形应用中的局限性;明确风速超过设计值时的锚定装置适配要求,与国内GB/T 31051《起重机 工作和非工作状态下的锚定装置》等标准形成技术闭环。
标准引领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沙以标准引领推动创新驱动,今年以来累计制修订标准2590项,构建了覆盖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在推进“长沙标准”走向国际方面,充分发挥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落户长沙的机遇,推动更多中国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同时通过标准创新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助力中国装备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