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雷
全运会网球男单决赛,吴易昺击败商竣程首夺金牌。放下球拍的那一刻,释放全部压力的阿昺泪水决堤。赛后,他通过主持人递上的话筒,感谢了团队、小队友和自己,同时,向在场的所有观众致意,并真诚地表示,年轻人要敢想敢干,希望通过全运会赛场的精彩表现,促使更多父母送孩子来打网球。吴易昺发言时,观众都没有离场,而是再次为他送上掌声和欢呼。这样的交流,将这场网球比赛,推向真正的高潮。
赛后运动员的发言环节,是网球比赛的传统。这是对运动员的敬重,也是对现场观众的尊重。一场全力以赴的比赛过后,多巴胺提供的即时成就感和内啡肽延长的平静感共同作用,形成运动员的情绪顶点。这个时候,运动员的表达往往是最坦诚、最打动人的。那些体育史上感人肺腑、振聋发聩的发言,往往诞生于这样的场景。而观众的热烈回应,为运动员的情感输出,提供了更多的催化剂。
本届全运会,多名优秀运动员完成告别演出。当他们拿到自己最后一份成绩单时,这段旅程并没有完全结束。投出最后一球,巩立姣用向全场观众鞠躬、与对手一一拥抱的方式完成告别。冲过百米终点,韦永丽匍匐在赛道不停地抽泣。夺取乒乓球女团冠军后,陈梦连夜在微博写下长文,感慨找回打乒乓球的初心。
对于这片奉献了自己全部青春的赛场,运动员们难以割舍,无限留恋,此时,若能为他们递上一只话筒,就会记录下一段真情流露的表达。观众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成功背后的精神根柢。
如果说,像田径、游泳这类比赛,现场条件无法满足运动员发言的需求,那么单项比赛在不影响整个流程的情况下,不妨考虑给运动员这样的机会。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这些观众特别投入的项目,以及拳击、柔道、摔跤等容易点燃现场情绪的项目。体育比赛,早已不是你练我看的时代,一个运动项目在爱好者中的普及度和参与度,才是它生命力的真正所系,运动员与观众的交流,无疑是激发这份活力的日常途径。当你对眼前的英雄有了真正的了解,才会持续关注他的比赛,他的成绩、他在赛场内外的付出与牺牲,从而成为坚实的追随者。
顾拜旦说:在奥林匹克中,我们寻找生命的真谛。历经奥运会的百年淬火,作为探索生命意义的体育,被更多人所接受。那么,当比赛完结,在最真、最暖的那一刻,请为运动员递上话筒,我们一起来聆听关乎生命真谛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