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报)
转自:中国水运报
长江,这条奔腾了千万年的巨龙,在入海前的最后一道弯处,留下一道嶙峋的石脊,形似龙爪探江,故名“龙爪岩”。而雄踞其上的龙爪岩灯塔,不仅是“万里长江第一灯塔”,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的江上丰碑,无声地诉说着长江的沧桑与辉煌。
龙爪岩灯塔坐落于江苏南通狼山风景区的黄泥山西麓,是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最东端的航标,直面着“钻石航段”的惊涛与繁忙。此处三面环水,江流受龙爪岩挑动,水势湍急紊乱,外侧紧邻深水航道,内侧暗藏浅滩,水深落差极大,自然环境极为复杂。正是在这“咽喉”之地,龙爪岩灯塔自1987年始建,历经1995年重建、2003年及后续多次智能化升级,以其稳定可靠的莫尔斯绿光,划破长夜,日均守护约3000艘次船舶安全通行。它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船员心中的“平安符”,在狭水道中指引方向,化险为夷,奠定了其作为长江航运“守护神”不可替代的地位。
龙爪岩的魅力,远不止于其航标功能。它是一本叠压着不同时代印记的立体史书:
鉴真东渡的坚韧回响:灯塔的建立,旨在纪念唐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的非凡壮举。他曾因风浪阻隔,于狼山登岸避险,其不屈不挠、勇毅前行的精神,通过塔身7.6米(象征鉴真76年人生)的仿唐经幢式结构、汉白玉浮雕以及1995年建起的纪念亭,在此得以永恒传承。
张謇实业的开拓印记:岩侧静立着由清末状元张謇建造的“中国首座风力发电航标灯”(1992年)。虽已退役,它作为珍贵文物,默默见证着近代民族实业家探索创新、实业救国的梦想,与鉴真精神共同构成了龙爪岩深厚的人文基石。
建筑艺术的和谐共生:灯塔本身亦是艺术精品。它采用“贴岩”、“浮雕”、“叠石铭文”、“观景台”等设计,白色的铝合金塔身与青山碧水相映成趣,完美融入狼山风景区。它不仅是导航设施,更成为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盛景的绝佳观景台,是声名远播的“网红打卡地”和“江苏最美水地标”。
面对新时代的浪潮,龙爪岩灯塔并未固步自封。它积极拥抱变革,集成GPS、AIS、北斗系统,配备太阳能板、智能航标灯与遥测遥控终端,实现了航标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飞跃。然而,它的升华在于其文化灵魂的觉醒:
超越导航的文化符号:龙爪岩灯塔已从单纯的助航设施,演变为一个集航海文化、历史教育、生态理念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它见证了长江航运从“靠天吃饭”到“船畅民安”的巨变,也亲历了发展理念从“优先开发”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折。
文明实践的生动课堂:它以自身历史讲述着鉴真的坚韧、张謇的开拓,以及一代代航道人守护安澜的奉献。它成为航海职业教育、水上安全宣传的基地,培育着职业精神与海洋意识。
中国方案的智慧呈现:在保护与开发之间,龙爪岩灯塔探索出了“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激发公众参与保护的热情,为全球灯塔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龙爪岩灯塔,是矗立于江海门户的守望者。它凝望着千帆竞流,守护着岁月静好;它承载着古鉴真之志、今张謇之梦,融通了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经济与生态。它以一塔之光,映照出长江的浩荡文脉与时代新韵,不仅是“万里长江第一灯塔”,更是铭刻于母亲河畔的一首永恒史诗,持续闪耀着历史与人文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