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低空出行市场多了一位“来自地面”的头部玩家。
近期,神州租车与低空飞行器制造商沃兰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切入低空经济赛道。
对于此次跨界合作的契机,神州租车CEO高德武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核心动力来自三个方面:用户多元化的出行需求、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技术走向成熟以及国家低空经济的政策发展。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二年将低空经济纳入“新兴产业培育”重点。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与此同时,eVTOL作为核心载体正加速从概念走向商业化。
高德武解释道,“沃兰特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在航空器研发领域拥有深厚积累,能与我们的用户需求场景与运营实力形成最强合力。”
双方此次合作被定位为神州租车“科技智能出行体验”核心战略的自然延伸。
2025年以来,神州租车在智能出行领域的技术落地已形成多个标杆案例:7月联合Apollo推出全球首个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租车产品,用户通过APP仅需三步即可完成全流程自助服务;国庆中秋假期期间,神州租车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试点投放搭载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新能源汽车。
高德武称,从自动驾驶租车到低空经济的延伸逻辑在于“运营+场景”的持续深化。
界面新闻观察到,此前沃兰特选取的运营合作伙伴多为航空运营商,如南航通航、亚捷航空、中国飞龙通航和山西成功通航等。
其中,中国飞龙通航是中国首家通用航空公司,其全资子公司飞龙航校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固定翼和旋翼飞行培训体系的驾校。而山西成功通航则深耕短途客运市场,业务覆盖应急救援、森林灭火、空中游览等多个领域。
在沃兰特的合作伙伴中,神州租车身份最为特殊。沃兰特联合创始人兼CEO黄小飞表示,“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方与应用方的深度绑定。借助神州租车在出行场景运营、用户服务体验上的深厚积累,将我们低空飞行技术与地面交通网络深度融合,是加速低空出行商业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深耕出行领域18年的神州租车,积累了1.8亿注册用户和覆盖360多座城市的服务网络。这些资源将成为支撑低空出行业务发展的关键优势。
“我们的1.8亿注册用户主要是旅游、商务用户,全面覆盖短中长出行距离的使用场景,而中长距离的旅游商务用户恰恰是低空出行的主要客群,”高德武指出。
在他看来,神州租车的地面运营经验将转化为三大竞争优势: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迁移至低空出行、现有网点作为低空起降平台选址基础、海量出行数据优化航线设计与运力调配。
在神州租车的设想中,对旅游用户来说,相距一两百公里的两个景点,不再需要坐几小时的车,搭乘eVTOL几十分钟就能搞定;而就商务用户而言,晚高峰从市区赶去20公里外的机场,可能遭遇1、2小时的堵车,“打飞的”则只需10分钟。
受访者供图根据双方战略协议,在产品整合层面,神州租车平台将结合其在旅游场景的经验,面向用户开发“地面租车+空中通勤/观光”综合解决方案,逐步构建城市空中交通(UAM)网络,同步探索适时采购eVTOL航空器组建规模化运营机队,构建未来空中出行服务,推动空中出行走向大众化。
鉴于沃兰特飞机取证时间预估在2026年,双方合作的落地时间表将与适航取证进度同步。
关于落地的试点城市,首先取决于依法依规安全运营,其次是根据用户需求。“如果看用户需求的话,一方面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另一方面是跨城商务活动频繁的区域。”高德武表示。
基础设施方面,神州租车还将发挥城市资源整合优势,联合沃兰特在核心城市布局“神州”品牌的低空起降平台,建立涵盖旅客服务、空地联运的低空起降设施运行标准。
神州租车正在探索将低空起降平台与现有网点资源融合的可行性。高德武透露,神州租车在360多个城市的机场、高铁、火车站均有网点,可以将长距离大交通+低空交通+地面接驳实现全方位的链接,具体视地方法规与管理政策。
双方还将通过技术与数据共建,基于运营实践共同探索eVTOL出行领域的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及安全管理体系,以共创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
这一合作或将推动整个行业从“地面单一场景”向“立体出行生态”升级。
面对低空经济万亿市场规模,神州租车对盈利前景持长期乐观态度。高德武对界面新闻指出,盈利逻辑为“场景化增值”:初期通过旅游观光、跨城通勤等高频场景实现现金流平衡;中期依托规模化运营降低成本;长期通过“地面+低空”一体化服务包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形成可持续盈利模式。
“低空出行是一项前沿的科技创新,实现起来需要中长期的培育过程。”高德武坦言,从地面到低空的跨越并非没有挑战,政策标准适配、跨领域协同、用户的启蒙培育都将构成主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