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杨飞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二十条”举措,对深化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进行系统部署,力求以高质量的政策供给,激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各地各校切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生命在于运动。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在这方面体育运动的作用至为关键。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学校重文化课轻体育课,挤占体育课时间,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功课负担较重,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时间较少,导致“小眼镜”“小胖墩”问题愈发突出。事实上,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适量体育活动时间能够提升心肺功能、骨骼密度和免疫力,减少感冒、肥胖和近视风险,同时还可以帮助缓解焦虑,提升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另一方面,开展体育运动和提高学习成绩两者并不冲突。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是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前提。事实上,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健康,还能够成为提高学习成绩的隐形翅膀。大量事实也已经充分证明,一些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会在体育运动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进而坚定信心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有一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运动场上找到乐趣后重新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这也再次表明,认为体育课对学习成绩不重要的观点并不科学。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上好体育课,体育老师最关键。这是因为,作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体育老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长期以来,在学习成绩唯上思想影响下,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边缘化问题。诸如课时量计算不公、绩效分配偏低等等,都严重地打击了体育老师的积极性。解决这些痛点问题,让孩子们在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就必须确保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晋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完全平等,激发其积极性。
由此看来,出台《意见》可谓正当其时。从内容来看,《意见》提出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也遵循了问题导向,有着很强的适用性。事实上,随着国家对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视,近年来全国各地校园也已经出现了很多变化。放学后很多孩子活跃在田径场、篮球场,精气神有了很大改变。当然,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学校要克服困难,把体育老师配齐配好。对于家长而言,也要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多与孩子一起参加运动。社区也应提供运动场地、设置运动器材,为孩子们参与运动创造更多条件。
来源:中国吉林网长白时评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