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国防报)
山东省德州军分区打通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堵点——
从“用”在一起,到“管”在一起
前不久,山东省德州市民兵训练基地某职工被记过处分,并责成其在民兵训练基地全体人员大会作出深刻检查。通报下发后,在德州军分区引起热议,原因无他,只因实施处分的主体并非地方纪检部门,而是军分区纪委监委。
“新文件的出台,打破长期以来军分区、人武部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在地方、工作在部队、用管两条线’的局面,为我们大胆管理事业编人员提供了政策支撑。”市民兵训练基地负责人石紊源说。
石紊源提到的文件,是指今年7月由德州军分区牵头,联合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人社局等7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军分区、人武部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意见(试行)》。以往,军分区、人武部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的考核奖惩等人事管理权限均归属地方有关部门,如军分区、人武部对在执行任务中表现突出或问题较多人员实施奖惩,需协调地方组织、纪检等部门才能办理,程序繁琐、周期较长。
为破解“用管两条线”难题,经军地反复调研论证,该文件应运而生,对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奖惩、管理使用、参加党组织活动、人员职责等方面进行规范,从制度层面明确了军分区、人武部的相关权限。
“文件明确,军分区、人武部按照规定、标准和程序,有权对所属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考核、奖励和处分;事业单位人员应遵守军队工作纪律以及其他规定。”该军分区机关某处领导介绍,事业编人员虽然和现役军人、文职人员同在一起工作,但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他们常有“局外人”的感觉,容易滋生对军队纪律规定、工作要求事不关己的思想,增加了管理难度。该文件的出台,不仅扭转了他们的认识,也强化了他们的身份归属感。
记者翻开该文件看到,文件不只对人员奖惩权限、实施主体进行了明确,也为人员成长进步拓宽了渠道——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出现空缺,可组织内部竞聘上岗;工作表现突出的,可由军分区、人武部会商人社部门,交流到其他单位提拔任用;结合事业单位岗位编制特点,在单位内部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可取得职称……
前不久,乐陵市组织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人武部职工赵光浩经过民主评议、单位推荐,成功由工勤岗位聘任为助理工程师,并取得初级技术职称。“我是退役士兵,受身份限制,行政级别难以晋升,但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给我的成长进步开辟了一条新路,工作更有奔头了。”赵光浩说。
在军分区、人武部,所属事业单位人员主要从事民兵教练员、仓库保管员等工作。为了让人才向战斗力汇聚,该文件专门对军分区、人武部所属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岗位比例和职责任务进行明确:从事民兵教练员工作的人数原则上不低于各单位所属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60%,每名民兵教练员每年至少担负1-2个课目的教学组训任务……“这样规定,就是要激励更多事业单位人员从事军事训练教学,为备战打仗服务。”该军分区机关某处领导介绍。
事业单位党支部接受地方机关工委和军队党委双重领导;人员福利待遇纳入地方工会统一保障机制……“新出台的文件就像‘及时雨’,帮我们解决了不少管理盲点、堵点。”德城区人武部领导说,人武部会借此东风,进一步建强用好所属事业单位人员队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武装工作再上新台阶。
(刘如才、本报特约记者 于 斌)
(中国国防报 2025年11月21日第一版)责任编辑:王京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