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11月份,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的沙棘果正在紧锣密鼓采摘和加工生产中,一颗颗橙红饱满的沙棘果,撬动着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金色蜕变”。近年来,当地依托6.9万亩沙棘资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系统规划、科技赋能与全链构建,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湟源县将沙棘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科学编制并实施了《湟源县助推沙棘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明确“基地+采摘+冷藏运输+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成功获批“创建青海省沙棘产业建设示范县”。这一系统性布局,为湟源县沙棘资源的统一规划和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真金白银的投入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投入资金2355.5万元,重点实施了沙棘高值化利用、低效林改造、良种抚育推广等6个项目。其中,4600亩低效林完成改造,1500亩良种茁壮成长,不仅提升了沙棘林的生态功能,也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是沙棘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引擎。当地成立高原沙棘研究院,聚焦沙棘种质资源收集与良种选育,推动沙棘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研发的《湟源沙棘益生发酵茶生产技术规程》迅速落地,实现了沙棘叶益生菌茶的规模化生产,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典范。这些举措让小小沙棘果身价倍增,新开发的沙棘益生菌茶等产品广受市场欢迎。
为延伸产业链条,湟源县围绕沙棘“药食同源”“高原生态”等核心卖点,与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着力构建覆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
沙棘冷链基地的建设与运营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湟源县沙棘冷链基地已收购83吨沙棘枝条果,生产原浆14吨,这些果实通过精深加工,变身为各类高附加值产品。在沙棘丰收季,仅采摘环节就可为务工群众每人每天带来约170元的收入。截至目前,沙棘产业已累计带动350人次就业,帮助群众增收31万元。
沙棘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与双赢共进。沙棘树本身具有防风固沙、治理荒漠的强大生态功能,在产业发展中,当地同步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实现了“增绿”与“增收”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