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在位于大厂的廊坊顶津食品有限公司无菌车间,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瓶装饮料一一下线,经过严格抽检、精心打包后,陆续发往全国各地。不只是饮品,消费者喜欢吃啥,大厂就生产啥,乳制品、果酱、肉制品、糕点……“舌尖上的产业”在这里“一路生花”。放眼全市,廊坊更将食品产业作为五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通过精心培育、精塑链条,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霸州的加州原野、三河的汇福粮油、永清的燕南春……众多企业共同铸就了“廊坊味道”的金字招牌,令其香飘四方。
食品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发展食品产业,廊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利好。从政策要求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产业发展,省委书记倪岳峰在霸州调研食品加工企业时,提出持续加强科技研发,严把食品安全关口,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为全市食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从市场需求看,京津冀地区消费市场庞大,消费能力较强,这为我们发展鲜食、预制化食品、都市休闲食品等短保质期、高品质产品提供了较大优势。从产业基础看,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廊坊食品产业基础扎实、发展势头强劲,可以说,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恰逢其时、商机无限。从配套服务看,便捷的交通路网、发达的物流产业、高效的算力服务等优势,也给了我们继续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机遇就在当下,风口就在眼前,看得清、想得明、行动快,我们就一定能抢占先机、掌握主动、赢得未来。
当前,我国食品产业正处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营养”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唯有进一步找准定位、理清思路,不断推动转型升级,方能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推动产业发展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要突出智能化,充分应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促进原料采收、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发展,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要突出高端化,积极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开发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功能性食品,以及面向老人、儿童的特需食品,勇于探索前沿领域。要突出绿色化,一方面,从原材料种植到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严控质量,积极推进“两品一标”认证;另一方面,推动加工环节低碳改造,打造“绿色工厂”。要突出品牌化,深入发掘和培育特色区域品牌,用心做好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廊坊食品的市场知名度与竞争力。
一碗螺蛳粉带火了柳州,一串烧烤带火了淄博,这说明,美食从来不止于味道,它既能“吃”出产值,也能“玩”出流量。推进食品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是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的关键,只有敢于突破传统产销模式,主动跨界融合,才能让廊坊食品产业焕发新活力。要探索“食品+文旅”模式,整合全市食品、文化、旅游等既有资源,进一步拓展、复制香河肉饼争霸赛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廊坊国际年货节、“廊洽时光”美食音乐节等平台,让更多人通过美食认识廊坊、走进廊坊。要探索“食品+互联网”模式,按照“内容引流+基地出货”思路,打造一批“廊坊美食推荐官”,鼓励企业加强合作,共享渠道、共拓市场,让廊坊食品通过互联网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要探索“食品+康养”模式,重点开发老年营养配方食品、慢性病膳食调理食品、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等,积极与高端养老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让康养食品成为养老机构配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审视当下产业发展逻辑,“生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产业竞争要靠它,产业自身做大做强同样需要它。要增强聚集效应,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加快招引上下游产业项目,助力食品产业聚链成势。要强化创新赋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加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推动产品向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方向发展。要发挥协会作用,引导各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资源整合、创新促进等方面深化合作。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政策供给,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加强基金支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严管食品安全,将“四个最严”要求贯穿于食品生产、流通、储存、消费各环节;做好服务保障,深入开展“走访解促”,用更精准的举措、更高效的服务,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是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坚定信心、深耕主业、锐意创新,立足全链条布局,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优势,我们就一定能擦亮“舌尖上的产业”金字招牌,推动全市食品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让“廊坊味道”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