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建议通过资金多元分摊机制缓解老旧改成本压力。
作为福州市首批规划建设管道燃气的居民小区,福大怡园于今年7月完成了5600米长、涉及24栋楼1021户的燃气立管重新布管工作。据福州华润燃气客户服务部负责人介绍,该小区此前已在2023-2024年间完成地下燃气管道2000米的改造工作。
这恰恰反映出全国老旧燃气管网改造的迫切性。近年来,由于国内部分管道和设施设备接近设计使用寿命,老旧管网“带病”运行,加之管网泄漏监测能力不足、管理不到位,燃气安全形势严峻。应急管理部2022年数据显示,全国有近10万公里管道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部分管网运行已超20年。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约10万公里老旧管网改造。2023年印发的《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又提出对燃气管道老化或带病运行、燃气管道被违规占压及穿越密闭空间等“问题管网”立行立改。此后,一场关乎数亿城镇居民安全的燃气管道更新“战役”全面打响。
作为国内最早使用管道燃气的城市,上海市去年完成了燃气管道改造700多公里,今年计划完成不少于750公里的更新改造任务;华润燃气(01193.HK)至今已累计投入约170亿元用于推动老旧管道和小区燃气设施更新改造。
安全监管压力下,不少企业表示,资金压力首当其冲。申能集团副总裁兼上海燃气董事长史平洋曾介绍称,为改造全国最长的地下灰口铸铁管线,公司已筹集了100亿元左右资金。另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仅福大怡园24栋楼立管的重新设计布管,亦在两月内耗资150万元。国内这些老旧燃气管网改造资金中,约七成需要企业自筹,管材、人工是开支大头。
福大怡园燃气立管改造项目
日常经营的安全开支也不少。华北地区某龙头城燃企业负责人介绍称,他所在集团位于东北地区的项目公司年供气量仅500万方,却需要60余人投入安全服务管理,成本压力显著。
而同时,“气价倒挂”、燃气工程收入萎缩,持续挤压城燃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今年上半年行业发展进一步承压,仅港华智慧能源(01083.HK)净利润微增了2%至7.58亿港元,新奥能源(02688.HK)、昆仑能源(00135.HK)上半年净利润均不同程度下滑,分别同比下跌5.6%至24.29亿元、4.36%至31.61亿元。
对此,行业建议在政策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老旧燃气管网改造“中央补贴+地方配套+企业分担+用户合理付费”的多元资金机制。前述华北地区城燃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建议中央财政按区域差异提高补助比例,地方政府配套专项资金并简化补贴申请流程,企业从经营利润中计提专项改造资金,用户按“受益付费”原则合理分摊户内改造费用。他强调,“但需明确各级资金分摊比例和拨付时限,避免企业长期垫付导致现金流断裂。”
此外,燃气企业正加速通过大数据、AI等手段降低运维成本、延长现有管网寿命。
在全国首个地级市低空全域改革试点福州,华润燃气打造无人机低空巡检平台,采用大疆无人机搭载高精度红外镜头和气体传感器,可精准识别施工围挡遮挡、大型机械违规作业、管道泄漏等隐患。“过去人工巡检人车分离的小区需1小时左右,还可能存在漏检,现在无人机三五分钟就能完成,效率大幅提升。”福州华润燃气管网运行部负责人介绍道。
新奥集团则以智能物联设备构建“数智哨兵”体系,廊坊新奥通过加装的3200多台无线智能压力监测仪,每5分钟向智能运营中心上传一次管道压力值数据,以此及时发现并上报处置燃气调压器隐患;柳州中燃通过数据采集系统,24小时监控重点用户及管网末端,确保管网压力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