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成都报道
11月19日,在《中国经营报》主办的“变革破局 共生共赢——2025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武汉中极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段晚儿指出,当前氢能汽车发展的特点是“商用车先行、政策驱动、技术突破加速”,预计“十五五”中期,交通领域氢能应用有望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于燃油车,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渗透率目标为15%。
据段晚儿介绍,截至2025年7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达3万辆。从技术进展上看,燃料电池系统国产化率超90%;300kW级系统实现百公里氢耗8kg,续航达到700km。从应用场景方面,干线物流、冷链物流、矿区港口等中长途重载场景已形成商业化闭环。基础设施方面,全国加氢站近600座,山东、四川、湖北等10多个省市已推行氢能车ETC免费通行政策,但区域覆盖密度仍不足。
与此同时,段晚儿指出,氢能产业在“十五五”期间仍需要解决成本竞争力、储运瓶颈、标准与安全、产业链协同和区域错配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仍高于化石能源制氢,需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降本;储运环节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达30%—40%,需发展多元化氢气储运技术(高压气态、液态、固态储氢等),加快输氢管道建设,降低跨区域输送成本。
段晚儿还强调,氢能兼具“能源”与“危化品”的双重属性,在项目验收管理、关键领域标准制定及安全监管等方面仍需优化完善。
段晚儿说:“未来3—5年,燃料电池汽车将通过技术迭代(如液氢储运)、场景聚焦(如商用车)与政策协同,逐步缩小与燃油车的成本差距,并与纯电动汽车在差异化场景中形成互补格局。”
“氢能产业从示范探索向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仍需在强化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标准体系、优化监管、加强区域协同和国际化布局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段晚儿说道。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