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累计参与重大专项法律服务20次,涵盖征地腾退、灾后重建等多个关键领域;提供专业咨询与调解服务超万人次,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北京市昌平区律师行业的行动自觉,都是“1小时组队、2小时分组、3小时出方案、24小时到位”的“昌平律师速度”一次次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昌平区律师行业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下沉、模式创新,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法律服务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成为昌平区以“两新”组织身份获评能力提升年“快干之星”的单位。
几年前,律师参与政府相关专项工作时虽有一定成效,但力量分散。对此,昌平区司法局与区律师行业党委将“组织优势”与“专业优势”深度融合,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
在一次专项工作中,律师行业党委24小时内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50余名党员律师及业务骨干从全区各律所火速集结。动员会上,党旗高悬,“为大局服务、为百姓解难”的口号深深印入每个人心中。
深夜里,临时党支部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与低声讨论声此起彼伏。黎明到来时,凝结集体智慧的“专项法律政策与应答指引”已然成型。
在接下来的20天里,这支队伍化身耐心倾听的“解说员”、帮群众计算损失起草文书的“贴心人”、安抚激动情绪的“稳定器”。一位老奶奶因不理解政策找到相关部门,党员律师应海辉搬来小板凳坐在她身边,掰着手指为她细算法律账、经济账、安全账,一讲便是两个小时。最终,老人红了眼眶:“孩子,我听懂了,你们是为我好。”正是这一点一滴的“人心工程”,汇聚成强大合力。
就这样,在农民工讨薪维权、12345工单办理、重大矛盾纠纷调解等重点工作和应急服务保障中,昌平区律师行业党委逐步构建起党员律师服务团“常态化服务+重大事件应急服务”响应机制。“指挥中枢”由司法局指导与行业党委领导,确保方向不偏、战略精准;“专业大脑”由法学会首席咨询专家律师组成,负责设计最优合规技术方案;“战斗小组”则由党员律师与专业骨干混编,在临时党支部带领下冲锋一线。
从被动诉讼到主动治理,从单一服务到“法治系统工程”,昌平律师行业在党旗引领下,正以专业、忠诚与热血,不断诠释新时代法律人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