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财联社11月28日讯(记者 陈俊兰)近段时间,多家券商研究所出现核心人员变化。
最新的案例则是来自广发证券,原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首席资产研究官戴康,已在近期离职。记者获悉,戴康的下一站即将奔赴买方,招银理财。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30家以上券商研究所出现人事变动,既包括所长、首席经济学家等核心人员调整,也有首席及普通分析师的流动。整体上看,分析师的流向主要集中于三大方向:一是坚守卖方,继续从事行业研究或转向管理工作;二是转战买方赛道,从事投资或研究工作;三是离开金融行业,进入上市公司或尝试创业等。
与此同时,不少券商对研究业务的战略重视也在提级,越来越多的券商从研究岗位上提拔高级管理人员。
华福、国盛研究所多变动
下半年以来,券商研究所变动中,华福证券与国盛证券的调整颇为引人瞩目,两家券商研究所均出现多位核心骨干集中离职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华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组组长兼宏观经济与非银地产首席分析师秦泰,已无法在中证协的从业人员信息公示系统中查询到执业信息。这意味着,秦泰在入职华福证券仅半年后便正式离职,成为年内任职时间较短的券商研究所核心管理层成员之一。除秦泰外,华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金融首席分析师张宇、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严家源等多位核心成员也同步离职,新去向涵盖头部公募基金、其他买方机构及上市公司等多个领域。
回溯来看,华福证券研究所曾在2024年大规模招兵买马,原德邦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任志强携多名行业首席加盟,一度引发行业关注。但短短一年多时间,核心团队便出现大规模流失。
国盛证券研究所近期也有集中离职的情况。记者从业内获悉,国盛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电子首席分析师郑震湘,所长助理兼医药首席分析师张金洋,计算机首席分析师刘高畅,目前均处于离职流程中。
其中,郑震湘的职业轨迹进了“闪循环”。2023年7月从国盛证券加盟方正证券,2024年12月重新回归国盛证券并出任联席所长,此次离职距离其回归尚不足一年。接近郑震湘的知情人士透露,他或将转型进入买方机构。
张金洋与刘高畅的去向也已基本明确。从事医药投资研究10年的张金洋,或将出任国联民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而刘高畅下一站或履新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除上述两家券商外,国泰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黄汝南、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周旭辉的行业从业信息均已注销。
卖方变动依旧频繁
券商高管变动大潮下,研究所从业人员流动也较为密集,特别是降本降佣背景下,不少券商本着降本增效原则,都正在加强研究人员配置。据中证协官网,2025年初至今,有注册机构的分析师人数净减少的券商有33家,其中德邦证券、国泰海通证券、浙商证券3家券商分析师净流出数量居前。
今年3月是首席分析师的密集跳槽期。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变动包括原国投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尹睿哲及其固收团队9名成员加盟国金证券。原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重回方正证券,任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原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宋雪涛加盟国金证券,任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原中信建投策略首席陈果加盟东方财富证券,任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
6月,荀玉根卸任国泰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等多项职务并离职,9月正式出任国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研究所所长。
值得关注的是,分析师群体正加速探索多元化职业转型路径,除传统的卖方转买方、券商间流动外,跳槽至上市公司任职、出海创业等新兴选择不断涌现。回顾近年研究人员变动趋势,部分从业者选择坚守研究赛道,在细分领域持续深耕、赋能机构服务;另有不少人在行业周期波动与自身发展需求下,突破金融圈边界寻求新机遇,转型路径更趋多元灵活。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无论券商研究所人才选择如何分化,背后始终折射出券商研究业务“以变求进”的核心逻辑,面对行业竞争加剧、机构需求升级的市场环境,券商对研究业务的战略调整、对人才价值的深度挖掘,以及对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正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券商提升对研究所的重视
卖方人员高频流动已不是新鲜事,与此同时,券商也在内部提升对研究业务的重视,不少研究背景的所长被提拔为公司副总裁或执行委员会委员,“研而优则仕”成为行业鲜明趋势。
最新的案例来自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已在11月被聘任公司副总裁,并分管研究。
8月,民生证券原研究院院长胡又文升任国联民生副总裁。
7月,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总经理程远正式出任公司副总经理。
6月,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负责人(研究所所长)武超则,获任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
由此,在研究领域崛起,并升任高管的能人越来越多,如申万宏源证券执委会成员周海晨、华西证券副总裁魏涛、红塔证券副总裁李奇霖、长江证券总裁刘元瑞、山西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刘军、天风证券副总裁赵晓光、五矿证券副总经理杨诚笑、国联民生投行子董事长徐春等。
这一现象背后,是券商研究业务战略价值的重塑。研究部门已从单纯提供外部卖方服务,升级为连接投行、资管、财富管理等业务的关键枢纽,同时承担政策研判智库的职能,具备深厚研究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在跨业务协同与战略决策中优势显著,成为券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