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是努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文学,也是面向未来、塑造未来的文学。新时代儿童文学发展,需要接续历史的荣光,也要迎向时代期许的目光
如果现在问一个成年人:生活中不能没有什么?回答可能是:不能没有手机,不能没有网络。如果去问一个孩子呢?蔡皋的绘本《不能没有》,以孩童的视角带人们去体认不能没有太阳,不能没有云朵,不能没有画笔,不能没有那些平凡而重要的天真与美好,由此才能理解作者所说的“天真最爱天真,美只爱美”。
“爸爸,你能写本大朋友小朋友都可以看的书吗?”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这一问,“逼”出了作家蔡崇达的这本《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他意识到孩子在知识教育之外,迫切需要生命教育,而这,是文学必须参与的工作。作品一开头讲的就是亲人的离世,那是一个孩子走向成人世界必然要经历的“沉重”。
《方一禾,快跑》的原型,是作家祁智30年前采访过的一个8岁女孩,她为照顾病重的妈妈而不停奔跑于家、学校、医院和市场之间。女孩的故事让祁智落泪,因为他自己也曾是一个为妈妈而奔跑的孩子。30年后,“方一禾”的奔跑经由文学出版激起更多回响,它让小读者明白,奔跑意味着的是“爱和希望”。
上述3部图书,均为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该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儿童文学奖项,创设于1986年,是我国儿童文学领域最高荣誉,已评选12届。历届获奖作品如金波《春的消息》、秦文君《男生贾里》、郑春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曹文轩《草房子》等,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名篇佳作。
11月20日,湖南长沙,一场庄重大气又温馨感人的“2025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拉开帷幕。从小说、诗歌、童话、科幻文学、儿童绘本、青年作者短篇佳作6个类别,从725部(篇)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的18部(篇)作品获颁此奖。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高光时刻,是对新时代儿童文学精品力作的嘉奖,也为我们观察儿童文学近年来的发展与收获提供视角。
“为小孩子写大文学”,儿童文学名家陈伯吹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作家为儿童文学创作倾尽心血、笔耕不辍的信念感。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是努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文学,也是面向未来、塑造未来的文学。它一面是童真、风趣、夸张、幻想,另一面是美与善,是正直与正义,是情感的开蒙,是母语的熏陶。它为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精神园地播下最初的种子。
这样一种大抱负更是为今天的大时代所激荡和彰显。翻阅此次获奖作品,时代感扑面而来:小说《大河的歌谣》展现黄河滩候鸟保护的经过,童话《器成千年》记述一团泥巴从古蜀国到当代三星堆博物馆的奇遇,科幻文学《改造天才》关注脑机接口的技术热门……童年不是滤镜,童话也不是真空地带,乡村、科技、生态、网络等主题拓宽儿童文学的视野,让孩子们切身感知着周遭的世界。作家们的文化自信普遍增强,对民族特色、本土风格的探索各显其长。儿童性也得到尊重和发扬,写作者既能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又不一味理想化童年,而是主动接住新时代少年儿童抛出的各种问题。90后、00后创作者的加速入场,更是让儿童文学展现出灵巧自如的姿态和开放包容的特质。
多元创作探索的背后,也有巨大市场给予的底气。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少儿图书市场体量位居世界前列,年出版童书一度达4万种。有研究者类比全面开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借助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凯迪克图画书奖等积累一批重要作品的美国婴儿潮时期,指出我国新世纪以来童书出版20余年的增长与积累,堪称又一个童书爆发期。一个生动的注脚是:仅这个11月,除了国家级的优秀儿童文学奖,还有第四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获奖名单出炉,第九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颁奖,第四届陈伯吹新儿童文学创作大赛揭晓……评奖层出不穷,映照出本土原创的生机勃勃。
在“儿童文学奖之夜”的现场,当我们跟随巧妙的戏剧设定,一起穿越书页,回到童年,在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佳作的世界里遨游徜徉,会不由得对当下和未来的儿童文学创作生出更多期待。新时代儿童文学发展,需要接续历史的荣光,也要迎向时代期许的目光。
客观来看,当下儿童文学题材同质化、跟风创作的顽疾仍然没有根除,一些主题性创作宏大有余、生动性欠缺。与0岁—18岁这样庞大的读者群体相比,目前儿童文学在年龄覆盖上还存在失衡,低幼文学多,青春文学少,能“长”在青春期孩子审美点上、思想深度与艺术完成度兼具、朝着青少年心理情感迎难而上的作品还是稀缺。好书找不到读者和孩子们不知道该看什么书的双向错位依然存在,迫切需要孩子、老师、家长、批评界、学术界等更多主体的加入,建立全面客观的儿童文学评价体系。儿童文学新作阅读和经典阅读、流行阅读的比拼依然充满挑战,更不要说与手机、短视频之间日益激烈的注意力争夺。所有这些,都考验着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者和从业者,去进一步淬炼儿童文学的纯度和高度,让读者和社会真正认可:我们“不能没有”儿童文学。
播下精神种子,推开世界大门,这是儿童文学的独特“魔法”。作为“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作为编织梦想的“造梦师”,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让人一生受益,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质地。为儿童而作、为未来而作,儿童文学之“大”,让我们继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