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张掖:政务服务驶入“快车道”
甘州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本文图片均由甘州区委宣传部提供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从政务服务的“瘦身提速”到政策扶持的“精准滴灌”,从市场监管的“刚柔并济”到法治保障的“坚实有力”……近年来,张掖市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向创新要动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聚焦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等难点痛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将务实举措转化为企业群众的好口碑。
小切口撬动大变革 政务服务再提速
位于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甘肃富地金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日用玻璃生产车间里,三条自动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炽热的玻璃溶液经过高温淬炼、精密铸型、精细打磨等一道道工序,化身为一款款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的玻璃制品。经检验人员严格检验和精心包装后,这些产品将发往欧洲市场。
“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进行满负荷生产和建设,当地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亲清的政商关系功不可没。”公司董事长刘权德感触颇深,“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动对接、精准帮助,在手续办理、能源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一条龙’服务,让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拓市场。”
企业的口碑,是营商环境最真实的映照。近年来,张掖市扎实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聚焦企业和群众最急迫、最关切的办事需求,全力打造办事“零障碍”、对待“零差别”、问题“零容忍”、交往“零梗阻”的“张掖服务”营商环境品牌。
这套组合拳的成效已直接体现在发展的成绩单上:张掖先后获评“十佳最具绿色投资价值城市”“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和“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甘肃富地金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日用玻璃生产车间,工人们铆足干劲赶订单。
一窗办理“少跑腿” 群众体验更便捷
“一件事”改革能否落地生根,关键看服务载体是否顺畅、便捷。张掖市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着力打造“一体两面、融合互通”的政务服务新格局——通过在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打造线下服务平台,彻底改变了过去按部门设窗、“多窗分散受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一窗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新模式。
同时,在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和“甘快办”APP的市县区子站上,张掖同步开设了清晰醒目的“高效办成一件事”线上专区,企业和办事群众只需点击进入相应主题,即可按照引导式清单准备材料、提交申请,享受“24小时不打烊”的数字化服务。
“真没想到,办理的业务在一个窗口就全办妥了。”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前,刚刚办完企业类型变更业务的个体工商户陈学君满是惊喜。原本需要辗转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多个部门的事项,现在仅需在一个窗口递交材料,便可实现信息互认、并联审批,一次性完成所有手续。
这变化背后,是张掖深化“放管服”改革,力推“高效办成一件事”取得实效的最生动注脚。“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推动实现办事方式的多元化、办事流程的最优化、办事材料的最简化和办事成本的最小化,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市政务服务中心代办服务科科长宋海燕说。
全周期覆盖优服务 项目落地见实效
一流的营商环境不仅体现在便捷的审批服务上,更体现在项目落地、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全周期保障中。张掖以实实在在的务实行动准则,把“店小二”式服务贯穿于项目签约到投产达效的每一个环节。
在高台县,甘肃容大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真切地感受到了亲商重企、转变作风的“张掖速度”与“张掖温度”。“企业落户后,县里立即实施‘专班推进、专人协调’机制,为我们快速办理了项目前期不动产权登记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关键手续,实现‘拿地即开工’,为我们抢抓建设进度赢得了宝贵时间。”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少雄说。
得益于高台县提供的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甘肃容大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短短五个月内,就建成了年产2000吨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目前,该生产线已顺利达标投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吴玉杰 李鑫)
责任编辑:杨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