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讯(记者袁柯)在邱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军博陈列馆以千余件红色藏品再现革命岁月,成为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陈列馆馆长李文军三十余年奔走全国、搜集文物,以实际行动守护红色记忆,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
走进展馆,战刀、军号、课本、老照片等各类革命文物静静陈列,一辆辆退役军车、不同年代的军牌和军装展品镌刻着烽火岁月的印记,生动讲述着革命先烈的忠诚与担当。据介绍,藏品涵盖武器装备、文献资料、生活物资等门类,其中包括详细记录香城固伏击战的战时原件地图、冀南银行印钞铜版等珍贵文物,为研究冀南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作为土生土长的邱县人,李文军因心怀对英雄的崇敬,自青年起便投身红色收藏。他三十余年足迹遍布20多个省市,多次奔赴山区、走访老兵、查阅史料,只为寻找一件件真实可靠的藏品。为抢救即将流失的文物,他曾变卖家中藏画;为核实一件藏品,他查阅上百万字资料、走访数十位老战士。“收藏靠的是毅力,守的是初心。”李文军说。
在他的坚持下,陈列馆逐步形成以香城固伏击战为核心、辐射冀南抗战与解放战争的完整体系,累计收藏红色文物1200余件,其中不乏国家三级以上文物。
为让红色文化“看得见、听得进、记得牢”,陈列馆打造沉浸式展厅,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呈现等方式,再现战斗场景与历史瞬间。针对青少年群体,设立“红色藏品进校园”活动,将课本、军号等实物带进课堂,用身边的故事讲好红色历史。截至目前,陈列馆累计接待党团员、中小学生、退役军人等10万余人次。
李文军表示,将继续深化红色文物征集保护工作,让更多革命文物走进公众视野,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