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不要来多认识一些朋友?”近日,“团团严选 青恋计划”省级示范活动走进绵阳市,吸引了百余位青年热情参与。
交友活动也能“团团严选”?当然能!两个月前,有网友在“问政四川”平台上喊话:“这届年轻人的脱单大事,官方能不能‘安排’一下?”其实这样的“安排”早已有了,因此相关部门迅速回应:共青团四川省委为广大青年搭建了“团团严选”青年交友平台,欢迎报名。
举措背后,《四川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下称《规划》)功不可没。2018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规划》,提出“青年在工作、生活、社会交往、子女教育、住房、健康等方面需要更多帮助,对民主、法治、公平等方面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如今,7年过去,我省青年发展事业有了哪些变化?青年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了吗?
一项制度的诞生“1+1>2”,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成员单位协同发力“要服务青年群体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单一部门的作用有限,需要多部门联动起来形成合力,产生‘1+1>2’的效果。”这样的观点,在《规划》实施之初迅速成为共识。
2019年1月,由省委分管领导、省政府联系领导担任召集人,18家成员单位组成的省《规划》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同年4月,《规划》实施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工作推进会召开。由此,工作的开展有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不久前,联席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内容非常丰富。“教育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青年群体充分就业”“青年住房保障不断强化”“青年生育养育赡养难题得到缓解”……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现场述职;宜宾和眉山东坡区分别就促进青年融入城市、普惠托育服务等内容作现场交流。四川青年发展事业有哪些进步?答案在大家的发言中逐渐清晰。
“这是我省连续七年组织召开省级联席会议。”会议现场,团省委青年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联席会议设有年度述职制度、统计监测制度等,机制引领下,各成员单位把青年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党委(党组)议事日程、规划编制、重点培训等。
不仅是省级层面,目前,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也已全部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为工作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监测评估机制同步跟进。目前,四川建立了包括6个核心指标和25个重要指标的省级青年发展规划监测指标体系。印发《四川青年发展统计监测制度》,设置健康安全、学习成长、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社会融入5个维度共28项调查内容,加强对全省青年发展情况的分析研判。
一批项目的落地 多角度多维度,让“助力青年发展”具象化“免费入住!来邻水求职的小伙伴快关注过来。”11月4日,广安邻水县的青年驿站上线了,包含住宿、餐饮、停车等常规服务,以及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特色服务,帮助青年从“人生地不熟”迅速切换到“落地即安心”。
如何推动《规划》各项部署精准落实?项目,成为最重要的抓手。以青年驿站为例,7年来,四川依托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房源,出台专项实施方案推动青年驿站建设,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主体参与、扩大公益合作等方式,多元化开展驿站运营。科学布局、动态调整青年驿站点位,探索建立适合四川青年实际的“驿站免费住、保租房优惠租、商品房补贴购”梯度化住房供应体系。来自团省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有青年驿站140余家,提供床位超过5000张,“这个项目已成为服务留川返川来川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平台。”
以项目为抓手,四川正多角度多维度推动《规划》实施落地见效,探索出不少创新举措。成都市青白江区、德阳广汉市利用毗邻区位优势,共同打造了青年发展先行区;宜宾市长宁县成立青年农业专业合作社17个,带动300余名青年开办家庭农场、民宿客栈;绵阳市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建立覆盖全市村、社区的心理服务工作室2064个;眉山市东坡区建设城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每千人口托位数增至4.5个……“助力青年发展”“帮助青年融入城市”,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更有创新探索被推广至全省。11月23日恰逢周末,“90后”程彬来到成都双桥子立交桥下,准备打一场球。“桥下修了个篮球场,真方便,我从家里过来就几分钟。”程彬回忆,几年前这里还只是桥墩间的一个草坝,后来“摇身一变”,成为爬山虎环绕的绿色篮球场。
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成都实施的“立交桥下运动新空间”示范工程,“其实不仅仅是桥下,在公交枢纽站停车楼楼顶可以打造综合运动空间,也可以在街头设置兼具阅读、展陈等功能的留灯书屋。”团省委青年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助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成都通过打造“金角银边”,不断完善青年“15分钟健身圈”和休闲娱乐空间,“目前已建成社区运动角109个、打造绿道健身新空间212处。”探索获得广泛好评。不久后,发改、财政、住建、体育等省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城市更新中因地制宜打造社区“金角银边”青年运动健身场所的实施方案》,以省级专项政策形式在全省推开。
一批试点的摸索 紧盯青年需求,从“试点先行”走向“全域推进”
“为确保规划精准落地见效,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团省委青年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7年里,内江市资中县成为全国规划的首批7个试点县(市、区)之一,泸州市泸县、绵阳江油市等37个县(市、区)成为省级试点地区。同时,成都市、自贡市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成都市青白江区、德阳广汉市、内江隆昌市、宜宾长宁县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
试点先行。在自贡,青年发展服务中心组建完成并实体化运行;隆昌市与重庆市荣昌区共同开发“双昌青年卡”,为青年提供金融支持、消费折扣等服务。
全域推进。在省级层面,2023年7月,四川在全国率先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的若干措施》,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激励青年担当作为,营造“四川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四川更有为”的浓厚氛围。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开展的“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申报推荐工作,实施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顶青”专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5万套(间),打造“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这些探索,也推动了服务青少年政策的出台。例如,2024年,四川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吸引社会高度关注。从方案的目标看出鲜明的服务青少年导向:到2026年,学校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教育课的比例、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开课率均达到100%;在2023年基础上,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年均增幅控制在2%内。
紧盯青年现实需求,这些年,四川及时回应创新创业等社会热点问题,连续三年制定并实施四川省青年民生实事,共计28件,推动青年相关事项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占比达40%,还有许多青年领域重点项目纳入各市(州)年度政府实事项目。
“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如今,四川青年发展事业正加快前进的脚步。”上述相关负责人列出一组数据:7年来,各成员单位围绕青年婚恋、住房保障等回应解决青年诉求140余件,同步推动省市县三级出台惠青政策1800余项。仅今年以来,攀枝花、遂宁、宜宾等地就围绕青春经济、就业创业、婚恋交友出台惠青政策148项、实施惠青项目46个。“四川共青团将做好本轮规划收官,做好新一轮规划编制,纵深推进青年发展型省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