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11月27日,铂、钯期货正式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铂、钯期权将于11月28日起上市交易。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铂、钯上市完善了国内贵金属期货产品体系,是我国在稀有贵金属金融衍生品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表示,国内贵金属市场正从传统的金银二元结构,向多元化产品体系转型,铂、钯等稀有贵金属期货的上市正是这一转型的重要体现。铂、钯作为重要工业原料,不仅在新能源汽车、氢能源等绿色产业中是核心材料,在环保与新能源领域应用也相当广泛;同时,受全球金融形势不稳定影响,其价格波动剧烈,相关企业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迫切。
“铂、钯价值高,受供需及外部环境影响,价格波动明显,年波动幅度超过20%,在生产、回收、加工、贸易、应用的各个环节都面临价格涨跌风险。”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贵金属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边疆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铂、钯消费国,目前,中国自产的铂、钯与需求的占比不到5%,工业回收铂、钯与需求的占比为20%,其余均需进口。
在此背景下,对产业链而言,铂、钯期货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风险“稳定器”。边疆表示,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可帮助企业锁定生产、回收、加工、贸易等各环节的成本,有效规避价格涨跌风险,进而增强整个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性。
此外,铂、钯期货更承载着我国争夺稀有贵金属国际定价权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铂、钯等贵金属的定价权由伦敦、纽约市场主导,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国却缺乏话语权。铂、钯期货的上市,有望在亚洲时区形成第三条价格曲线,打造全球贸易认可的‘中国价格’参考。”万喆说。
边疆也表示,对于东部时区地区国家来说,使用欧美外盘面临着不便利性,广期所铂、钯期货走向成熟,可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随着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日益凸显,产业界可逐步将其作为现货贸易定价基准,2030年我国将形成超3000吨可回收再生铂、钯储备,将为定价话语权提供坚实资源支撑。
万喆认为,应进一步强化市场基础设施与专业服务能力。优化交易机制,推动夜盘交易与国际市场联动;创新交割体系,探索跨境交割、厂库交割模式;推进标准建设,提升品质标准的国际认可度,推动与LBMA(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等国际机构的标准互认,规范检验流程。
上一篇:徐立:以算力为舟,探索AI新边界
下一篇:余凯:划江而治的“芯”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