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虚拟货币,小投入高回报!当你在社交平台上遇到带你发财的“金融精英女神”,以为邂逅了爱情与财富,很可能已踏入诈骗陷阱。
11月27日,记者从长沙市雨花区检察院获悉,该院以电子数据为“利剑”,穿透跨境取证壁垒,成功办结这起跨境“杀猪盘”诈骗案,11名被告人全部获刑,涉案金额达34万元。
公寓楼里的“诈骗工厂”,“白富美”都是演的
案卷显示,2024年3月,长沙市雨花区某公寓内,一个组织严密的诈骗团伙正悄然运作。核心成员刘某某掌控技术对接、平台操控与团队管理,李某某负责招募业务员并发放薪资,彭某承担技术协调与数据统计,8名业务员则化身“前台演员”,盗用美女肖像在境外社交平台打造“白富美金融分析师”人设,专门瞄准外国男性精准围猎。
“先处对象,再引投资”是该团伙的固定套路。业务员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将目标从公开社交平台引导至私密通信软件,在嘘寒问暖中建立情感信任,待对方放下戒心后,便抛出“虚拟货币内部投资渠道”的诱饵。
为让骗局更具迷惑性,团伙成员会向被害人返还小额提现收益,诱使其不断“加码”投入。一旦被害人注入大额资金,平台便立即关闭提现功能,将钱款彻底“收割”。该同伙通过这种方式累计诈骗金额达34万元。
跨境取证,让电子证据“开口说话”
案件移送雨花区检察院后,被害人均在境外、无法直接取证的难题摆在办案检察官面前。关键时刻,检察官转变思路,将突破口锁定在电子数据上:“既然听不到被害人陈述,就让‘无声’的证据还原真相。”
侦查人员从虚假平台后台日志锁定操控虚拟货币涨跌的痕迹,从业务员电脑提取统一诈骗话术模板,再结合海量聊天记录、虚拟货币钱包地址及业绩报表,清晰勾勒出资金流向与团伙分工。这些电子数据经梳理串联,形成闭合完整的证据体系,为定罪量刑提供坚实支撑。
最终,雨花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11人提起公诉,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