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1月26日,理想汽车交出三季度财报答卷,尽管整体数据在新势力车企中仍处于较好位置,但营收、交付等数据出现下滑,并结束连续11季度盈利。
面对这份不太“理想”的财报,理想创始人李想在业绩电话会上直面三季度业绩下滑,并表示,过去三年理想都在尝试用职业经理人的组织模式,但这种模式并不符合当下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因此,公司将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全面回归创业公司模式。
财报显示,营收方面,公司第三季度收入总额为人民币274亿元,较2024年第三季度的429亿元减少36.2%,较2025年第二季度的302亿元减少9.5%。其中,在车辆销售收入方面,三季度营收为259亿元,同比下滑37.4%,环比下滑10.4%。公司表示,三季度整体营收同环比下滑主要是因为车辆交付量的减少。三季度,公司总交付量为9.32万辆,同比减少39.0%。
净亏损方面,三季度,公司净亏损为人民币6.2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8亿元。今年二季度,公司季度净利润达到11亿元,这是其连续11个季度盈利。毛利率方面,三季度毛利率为16.3%,去年三季度为21.5%,今年二季度为20.1%,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车辆毛利率下降。该公司称,这主要由于三季度理想MEGA召回预估成本及产量下降导致单位制造成本增加。
不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现金储备达到989亿元,仍为公司技术自研、服务网络建设及全球化布局等领域的持续投入提供了殷实家底。
“经历了产品周期、公关舆情、政策变化等带来的各种挑战,这些因素对我们的交付和经营产生了影响。”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电话会上,李想坦言。他同时给出了公司接下来发展的三大方向:在组织上,四季度将开始全面回归创业公司管理方式;产品上,跳出电动车与智能终端内卷,打造汽车形态机器人;技术上,押注具身智能,构建专属AI系统。
该公司管理层在电话会上具体介绍了公司下阶段的重点业务规划。芯片方面,目前自研的智驾芯片将在2026年交付,在该芯片支持下,汽车将具备主动提供服务的能力。车型方面,为解决纯电车型i6交付延期,11月公司开启双电池供应商模式,明年年初该车月产能将达到2万台。增程方面,明年要力争重回增程市场领先地位,L系列全新改款车型将标配5C,同时明年也将量产理想自主品牌5C电池。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