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河南巩义顺藤摸瓜查处一非法“小化工”窝点
本报讯 记者祝雅思报道 近日,河南省巩义市应急管理局协同相关部门,在巩义市北山口镇老井沟村一栋废弃民房内,查处一非法“小化工”窝点。在该废弃民房内,涉案人员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擅自使用盐酸复配生产洁厕剂、除锈剂等化工产品,非法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
“这是我们开展化工领域‘打非’工作以来,碰到的最隐蔽的窝点,前后巡查两遍才查实。”11月22日,巩义市应急管理局危化科科长、化工领域“打非”工作专班人员王勋介绍。
巩义市应急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老井沟村有人非法生产化工产品,遂组织化工领域“打非”工作专班赶赴现场。然而,一开始,由于举报线索较为模糊,加之该窝点位于废弃民房且生产规模不大,专班人员在村内巡查数圈,却一无所获。
回去后,专班人员结合群众举报线索和老井沟村及周边地区地图,仔细分析研判,将重点排查区域锁定为该村通往巩义市区唯一一条公路的沿线周边。几天后,专班人员再次出动,沿着公路周边细细排查。在老井沟村村口附近,一栋紧邻公路的废弃民房引起专班人员的警觉。
“民房门窗紧闭,房前屋后杂草丛生,看似久无人居,可门口却堆着二三十个5升装的塑料桶,桶内的褐色液体隐约可见。”王勋回忆道,他上前检查塑料桶,发现桶身贴着“钢筋除锈高浓度复合清洗剂”标签。
王勋绕至民房东侧,攀上一处地势较高的位置,看到院内有多个塑料吨桶,盛满不明液体。专班人员立即联系村委会了解情况,得知该房屋早已出租。
专班人员拨通该民房租户的电话,说明来意。对方表示自己是合法经营,有营业执照,使用的危化品也在公安部门备案过。
然而,专班人员进入院内检查发现,生产装置未进行正规设计,原料与成品混放,靠近院墙的几个塑料桶里装的是盐酸,且未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与应急处置装置。
“盐酸是易制毒化学品,腐蚀性极强。”专家表示,在这种设备简陋、原料露天存放、无任何防泄漏设施的环境下生产,一旦发生容器破裂或操作失误,极易灼伤现场人员,甚至危及周边住户。
经深入取证,专班人员揭开了这家“黑作坊”的真面目。原来,本地一家企业租用该民房,在未开展安全评估、未配备合规设施的情况下,擅自使用盐酸复配生产洁厕剂、除锈剂等化工产品。
在确凿的证据下,原本声称“合法经营”的租户哑口无言。巩义市应急管理局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活动。目前,该窝点已彻底关停,现场危化品全部安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