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挑大梁强枢纽 融动能惠民生
编者按
11月1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国资委专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1.2万亿元增长到2.3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43亿元增长到211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7%和10%。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高速集团”)作为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在“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近500亿元,建成、改扩建高速公路里程居全省前列,仅2025年完成投资103亿元,11个公路建设项目全面铺开,为河北省“十四五”末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奠定坚实基础,廊涿改扩建、京港澳新增互通等重大工程打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动脉”,以交通先行撬动区域经济增量上千亿元,充分彰显了“国企挑大梁、高速当先锋”的使命担当。
近日,本报记者又深入廊涿高速改扩建、永年北互通、肥乡西互通等建设一线,实地探访智慧梁场、绿色工地与党建联合突击队,现场感受“钢铁巨阵”如何变身“数字中枢”,见证一条条“发展路、民生路、幸福路”在燕赵大地延伸铺展。
廊涿高速改扩建项目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陈姝含 唐沙砂 ■甄永峰 梁钰琪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血脉”,高速公路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骨干,更是推动区域协同、激活产业潜力的关键支撑。河北高速集团深耕交通建设主业,锚定“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目标,以党建引领为保障,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创新技术为引擎,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国家战略背景下,打造了一批兼具战略意义与民生价值的精品工程,为河北乃至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锚定国家战略 以重大项目织密交通“动脉网”
河北高速集团始终将工程建设与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紧密衔接,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等战略需求,以“补短板、强枢纽、优网络”为核心,推进一批关键交通工程落地,构建起内联外畅、高效通达的高速公路网络。
“今年新开或新建多个重点项目,项目数量不仅较以往显著增多,布局也更为密集。”河北高速集团建设管理部主任杨立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本报记者在实地走访时发现,在环首都交通圈建设中,G95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廊坊至涿州段(以下简称“廊涿高速”)改扩建项目属于标志性工程。作为河北省“十四五”规划“六纵六横一环”中“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廊涿高速改扩建工程将原双向四车道升级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小时,项目全长约46.092公里,于2025年7月21日正式开工。
廊涿高速不仅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关键路段,更是缓解首都周边过境交通压力的“疏解通道”,同时串联起京雄高速、大广高速、京台高速等多条干线公路,形成“环首都+津冀”立体交通网,强化京津冀与东北、西北地区的经济联系。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创新采用桩托墙结构、分离式路基等技术,成功穿越京雄城际铁路、京广高铁等6条铁路线,实现高速公路与轨道交通的立体交叉,为“轨道上的京津冀”与“公路网中的京津冀”无缝衔接提供了示范。
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河北高速集团推进的“存量高速公路新增互通”工程成效显著。根据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河北省存量高速公路新增互通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河北高速集团牵头实施21个新增互通项目,总投资超56亿元。
其中,京港澳高速永年北互通与邯郸东南环支线肥乡西互通项目,总投资7.63亿元,直指地方产业发展“堵点”。永年区是中国最大的紧固件生产集散基地,原有互通距离产业园区12公里,货运车辆穿城通行不仅增加物流成本,还造成城区交通拥堵。永年北互通建成后,将实现产业园区与高速公路“直连直通”,同时配套建设物流接驳区、新能源充电桩与临时仓储区,为紧固件企业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肥乡西互通则聚焦现代农业发展,配套建设农产品冷链临时转运站,解决生鲜农产品“出村进城”的保鲜难题,将肥乡区纳入邯郸主城区“半小时交通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截至今年三季度,永年北互通已完成投资1.36亿元,肥乡西互通完成投资1.76亿元,均超额完成半年目标,计划年底具备通车条件。”杨立伟说。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邢衡高速公路邢台段增设滏阳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地处任泽、隆尧、巨鹿3个县(区)交界、产业集聚地带。邢衡高速公路邢台段增设滏阳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建成后,可缓解邢德公路运输压力,优化邢台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节点布局、交通路网结构,增强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带动能力,提高沿线企业产品、原材料运输以及群众出行便利度,助力推动邢台综合经济实力尽快实现新提升。
“目前,我们公司所在园区的物流压力主要集中在邢德公路。新工程建成后,可大大缩短园区与邢衡高速公路之间的距离,提高园区货物运转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隆尧县益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四明明表示。
创新驱动发展 以“智慧+绿色”重塑建设新模式
在工程建设领域,河北高速集团突破传统施工模式,将“智慧建造”与“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项目全周期。作为河北高速集团旗下建设施工板块主力军,河北高速恒质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质集团”)通过技术创新、管理革新与资源循环利用,打造高质量、低能耗、可持续的现代化工程标杆。
智慧建造是河北高速集团工程建设的核心亮点。本报记者在廊涿高速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看到,该项目搭建的“智慧梁场”基于“BIM+数字孪生”技术实现预制梁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从原材料进场、钢筋绑扎到混凝土浇筑、张拉压浆,每道工序数据实时上传至智慧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与二维码技术生成“一梁一档”数字化档案,质量问题可追溯。
在人员管理与安全管控方面,智慧化手段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恒质集团总经理赵强表示,为强化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升管控专业性、覆盖面及可追溯性,该集团引入了多元化智能监测手段,构建了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
绿色低碳是河北高速集团工程建设的另一核心追求。本报记者了解到,廊涿高速改扩建项目创新推行“固废资源化利用”模式,对拆除的60余座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进行分段切割,直接作为路基边坡护脚使用,累计利用空心板超2.8万米,节约新材料费用超1200万元;同时利用空心板内部孔洞作为排水管,减少新材料使用量30%。对于拆除的浆砌片石、混凝土排水沟等废弃物,项目分类处理——完好部分用于既有排水沟夯填,风化部分作为蒸发池基底换填材料,计划回收率达90%,减少废弃物外运填埋量5.2万吨,节约土地资源15亩,降低运输、填埋费用超300万元。据测算,该项目通过固废资源化利用,预计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相当于种植6.7万棵树的碳汇量,目前已申报省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在河北高速集团的其他项目中,绿色理念同样贯穿始终。京港澳高速永年北、肥乡西互通项目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扬尘防治标准,所有裸土用苫布覆盖,进出场地设置喷淋设备,城镇段施工采用“湿式作业法”;广平互通项目在设计阶段避开永久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红线,施工中推行“清表土统一储存、循环利用”,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河北高速集团还积极探索“交通+新能源”融合发展,为绿色交通发展提供新路径。
党建引领赋能 以“红色力量”筑牢建设“硬支撑”
河北高速集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工程建设”,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项目推进的强大动力,通过建强战斗堡垒、激发党员活力、深化党业融合,确保各项工程高质量推进。
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让党旗飘扬在工地上,是河北高速集团的鲜明实践。在京港澳高速永年北、肥乡西互通项目中,石安分公司牵头成立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代表、地方交通运输局组成的临时联合党支部,构建“1+5+X”立体化组织体系——“1”个临时党支部统筹协调,“5”家参建单位党组织协同发力,“X”个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覆盖关键工序。临时党支部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与工程建设深度结合,围绕基坑开挖、天桥拆除等危大工程开展专题研讨,制定专项方案;针对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难点问题,党员干部带头进村入户沟通,仅用1个月就完成肥乡西互通项目涉及的5家单位管线迁改协调工作。
在恒质集团,党员带头针对跨铁路施工、软基处理等技术难点开展研发。截至2024年底,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9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6项),6项发明专利正在推进中,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技术保障。
从廊涿高速改扩建的“国家通道”,到永年北、肥乡西互通的“民生工程”,再到张涿高速连通工程的“协同纽带”,河北高速集团以工程建设为抓手,用智慧与汗水筑就了一条条“发展路”“民生路”“幸福路”。
未来,河北高速集团将继续锚定“建设一流交通产业集团”目标,以更优质的工程、更创新的技术、更有力的党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高速力量。
上一篇:预防艾滋病,从了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