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风财讯
11月26日消息,凤凰网房产获悉,北京发布了《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出,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结合北京实际把握好以下基本要求:更加注重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增强创新动能,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加强超大城市治理,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议》提出,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服务保障政治中心功能,完善首都规划体系和实施机制,推进中央政务功能布局优化,实施重点地区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全面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影响力,推进大红门博物馆群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公共文化设施;持续加强国际交往中心能力建设,增强北京国际航空枢纽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建设国际中转出行首选地;加快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能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人才聚集地。
《建议》还指出,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携手共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在更大空间范围服务保障首都功能。健全央地联动疏解机制,服务保障中央单位标志性项目疏解。统筹疏解和承接布局,高效利用腾退空间。
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落实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发挥首都“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推动通勤圈深度融合,加强区域快线连接,深化通州区与北三县、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通武廊等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提升功能圈发展动能,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助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好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打造北京—雄安人才科创走廊。
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深入落实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高质量发展意见,强化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主导功能,提高城市承载力。保持每年千亿级投资规模,推进M101线、六环高线公园、北京艺术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特色小镇提质升级。推动符合功能定位的企业总部落地,提升运河商务区活力。深化城市副中心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合作,建好中关村通州园。支持承接高校、医疗卫生机构,深化校城融合,促进医产联动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北京绿色交易所。推进城市副中心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深化协同创新,做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促进创新资源共享,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加强产业协作,推动“六链五群”产业布局落地,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推动首都地区铁路货运环线规划建设,提高京津冀机场群港口群联动水平,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方面,《建议》提出,积极促进就业与增收。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产业和就业协同,积极培育新职业新岗位,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健全就业支持和公共服务体系,稳定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推动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基本医保人群覆盖面,建立健全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完善社保基金长效筹集、统筹调剂、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
加强“一老一小”服务。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供给,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实施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工程。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
持续推进住有所居。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市场 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开发,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供应建设用地,完善住宅、商业、社区服务等生活配套设施。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大存量资源盘活力度,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扩大租赁住房有效供给,培育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机构,规范发展租赁市场。探索“一张床、一间房”模式,改善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人员居住条件。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以实践为特色的“大思政课”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强化素质教育,丰富科学、体育等内容,巩固“双减”成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进托幼一体化优质普惠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均衡发展,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积极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加快建设健康北京。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政策制度体系,创新爱国卫生运动方式方法,推进健康北京行动。深化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强化公共卫生能力,防控重大传染病。
在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效能方面,《建议》指出,进人口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加强人口结构变化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判,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城市规划目标以内。实施分区域差异化人口调控,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适应,完善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稳定就业人口规模和促进青年人口增长的政策措施。推动人随产业走、人随功能走,严控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规模,增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强化大型居住区产业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促进职住商服平衡。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在就业集中、交通便捷区域筹建青年公寓,打造青年活力中心。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突出城市更新整体性、系统性,加强空间资源统筹利用,实施区域综合性更新。有序推进老城平房区整院成片区改造,持续实施老旧小区、危旧楼房改造,鼓励产权主体自主更新。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积极推动老旧厂房、老旧低效楼宇、低效产业园区更新。优化整合存量资源,提高低效闲置资源使用效率。科学有序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完善以需求为导向、项目为牵引的分类实施机制,优化用地政策,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探索建立可持续的更新模式。
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发挥各区比较优势,支持经济大区挑大梁。“一区一策”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提高投资比重,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通州大运河怡人滨水空间,建设“两园一河”水岸客厅,推动南中轴地区转型升级,增强奥林匹克中心区国际交往、国家体育文化功能,形成新的城市活力片区。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重点交通廊道,加强“三城一区”等重点功能区交通联通,推动“八站两场”提质发展,加强民航、铁路与城市交通协同融合,提高交通整体运行效率。实施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城市轨道交通R4线一期、京密高速、丽泽城市航站楼等工程,打通断头路,畅通道路微循环。加强五环路区域一体化规划建设,实施五环路改造提升工程。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多网融合”,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慢行交通品质。
此外,《建议》还提出,加快建设花园城市。强化“三区三线”管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全域绿化彩化立体化,加快建设老城、城市副中心等花园式精华片区,推动基础设施和街区绿化改造。持续建设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推动公园无界开放,构建联通便利的绿道网络,完善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健全生态公园景观游憩功能,增强群众绿色获得感。优化京郊集中连片大尺度彩叶林景观,建设乡村休闲森林花园、乡村周边绿道和驿站。加快推动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
本文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文件。
来源: 凤凰网房产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