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
很多人喜欢用热水泡脚
泡脚养生虽好
但方法不对也可能适得其反
泡脚水温多少最合适?
哪些人群不宜泡脚?
这篇实用指南带你科学泡脚
热水泡脚确实能睡得更香
但失眠人群要注意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泡脚的确可以辅助睡眠。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腿部和脚部的末梢血管扩张,脚部皮肤血流量也会加大,让核心区域更好散热,身体能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失眠人群,泡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助眠方法。
失眠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除了会引起体内环境紊乱的消化系统疾病等生理问题,还有情绪过于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真正缓解睡眠障碍。
泡脚的正确打开方式
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温度
泡脚水的温度40℃左右即可,太高会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造成皲裂。
时长
泡脚时间尽量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否则局部循环过快,会增加心脏负担。如果你使用的是恒温的泡脚桶,最好不要边玩游戏边泡脚,这样会忘了时间。
时间
建议饭后1小时泡脚,或是晚上入睡前1小时泡脚,比如,22时入睡,21时泡脚比较合适。
泡脚小贴士
千万不要用脚来试温度。因为足部的皮肤相对其他地方的皮肤更厚,对温度的敏感性远没有其他人体组织高,脚觉得“正好”,也许已经是烫了。
泡脚不宜大汗淋漓。医生建议,泡脚时以微微出汗为宜,千万不要大汗淋漓,尤其警惕睡前泡脚出大汗。另外,泡脚后建议喝杯温水补充水分。
不是人人都适合泡脚
这4类人当心“养生”变“伤身”
对于有些人群而言,泡脚反而会带来不良作用,以下几类人群,泡脚时最好多加注意。
儿童
和成年人不同,6岁前的儿童往往足弓还未完全形成。足弓是人体重要的减震系统。跳跃时,它可以减缓震荡,减轻落地对全身骨关节和器官的冲击;行走时,足弓还能对身体重力下传与地面反弹力起到缓冲作用,让足底血管和神经免于受到长时间的压迫。
儿童长期用热水泡脚,会让足底韧带遇热松弛,缺乏弹性,造成扁平足等问题。
静脉曲张或动脉闭塞患者
静脉曲张患者通常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血液淤积和血管肿胀,多见于足部和手部。热水泡脚,会增加脚部和腿部的局部血流量。所以,静脉曲张患者泡脚,就相当于在一个阀门紧闭的小溪里多注入了一些水流,加重了静脉回流负担。
动脉闭塞患者也是同样的道理,长时间泡脚不会增加下肢血液的供应和回流,只会让问题加重。
糖尿病患者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4亿。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泡脚是尤其要注意的,特别是已经有了糖尿病足这一并发症的群体。
糖尿病足患者大多下肢远端神经异常且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简单来说,他们的血管不会因为温度的高低而舒缩,泡脚并不会给血液流通带来帮助;相反,糖尿病足患者对温度的感知远不如普通人敏感,有人觉得很烫的水,他们却可能觉得正常,极易发生烫伤。
而且,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皮肤相对脆弱,一旦烫伤,后果比普通人严重得多,若不及时就医,甚至会导致足部感染、溃烂。
足癣患者
足癣又称脚气,并不只是人们想象中的“闷久了所以有味道”,而是一种真菌感染。许多足癣患者泡过脚也许会短暂觉得舒缓,还相信热水把真菌杀死了,其实这不过是饮鸩止渴。
研究显示,只有把真菌放在100℃的水中煮沸10—30分钟,才能让真菌灭活,失去致病性。但问题是,谁会拿开水来泡脚?有人习惯用脚来试温度,用脚尖碰一下就已经烫得不得了。相反,热水还会让足部毛细血管扩张,因此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
泡脚如何加“料”更养生?
有些坑别再踩了
很多人在泡脚的时候喜欢加一个“足浴包”,里面有各种药材,觉得这样能让泡脚的效果更好,但其实足底的吸收率和渗透率很低,有些“料”加得不对反而可能出问题。
茶叶水泡脚 当心感染
茶叶中的抗菌成分比较微弱,表面也并非完全无菌,在泡脚的10—15分钟,细菌可能从脚癣等破损处进入,增加感染风险。
艾叶水泡脚 缓解足癣、脚臭
脚臭、脱皮、痒得钻心?试试用艾叶煮水洗脚。10克干艾叶煮10—15分钟,水温40℃左右泡脚,能杀菌止汗,缓解足癣、脚臭。注意:老人、糖尿病人要注意水温,对艾叶过敏人群禁用。
艾叶+生姜泡脚 改善体寒怕冷
稍微受凉就拉肚子?即便天气暖和也要裹紧长衣长裤?可以试试每晚睡前泡泡脚,加点艾叶和生姜,有助于气血流通,改善体寒怕冷体质。
泡脚水中加这4味药 安神又助眠
总是失眠、睡不好?别担心,试试中药泡脚。取花椒10g、艾叶15g、合欢皮15g、五味子10g,用纱布包好煮15分钟,将水温调至40~45℃,水位没过脚踝,泡20分钟即可。
此外,泡脚时可以做勾脚尖、绷脚尖、转脚踝的小动作,放松腿部肌肉,助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