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家乡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米饭。若亲戚家有弄璋、弄瓦之喜,跟着妈妈去送礼,就能奢侈地吃上一碗和着肉、蛋的油泼面。
到北方读书,左手俩馒头,右手一碗菜汤面,经济又划算。最惬意的,莫过于食堂阿姨捞起一碗凉面,再浇一大勺冒着油花的羊肉汤,热辣鲜香,越吃越带劲。
工作后,在菜市场旁的小吃店,第一次尝徽州炒面,才真正体会到何为“舌尖上的美味”。油锅先爆香撕开的笋干、碎肉和蔬菜,再铺上现打的湿面,大火焖数分钟。临出锅撒一层豆腐干丝与红辣椒,拌匀后起锅。炒面油重,师傅随手配一碗香葱清汤,正好解腻。
放假回家,在低矮的土灶旁,母亲给异地工作的小儿煮了碗面,临了,还不忘添一勺糖——那是我儿时的偏爱。
那年女儿出嫁,皖南婚俗,早餐是面。大家听说要吃面,都不太乐意。掌勺的师傅笑着说:“放心,这面,你们肯定爱吃。”一碗清清爽爽的清汤面,配上徽州特色浇头,哥嫂侄女们尝了一口,都说好吃。
我明白,面是日子的温度:有故乡的甜,有他乡的辣,更有团圆的香。一碗下肚,心就踏实了。
下一篇:美丽深圳建设背后的检察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