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强调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丰富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这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背景下,推动消费业态转型升级,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消费场景主要是指特定的消费情景、消费场合和消费形态。伴随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消费,打造个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消费新场景,引导消费者快速发现消费需求、体验更强烈的消费吸引力,已经成为供给创造需求、引领消费的关键环节。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在全球规模最大,伴随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市场存在巨大的提档升级需求。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顺应消费场景变化趋势,打造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转变,推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在一系列消费政策驱动下,各地区、各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消费场景,挖掘城市消费新空间,推动消费持续恢复、稳中向好,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从中长期看,我国消费基本面向好的趋势不改。但是也要看到,消费持续扩大的基础依然不牢,新的消费场景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制度建设滞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服务能力整体偏弱、监管模式滞后等问题。部分消费新场景创新力不足,同质化程度较高,存在“流量跟风”“昙花一现”的现象,进一步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当前,随着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新业态加快融合,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消费空间不断拓展,消费潜力有望得到持续释放。应充分认识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打造消费新场景的关键所在,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是重要基础,优化消费相关基础设施是重要支撑,构建良好消费环境、政策环境是重要推手。下一阶段,应积极顺应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的转变趋势,强化科技创新在提升消费品质量方面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优势,抓住流量、热度、品质等关键环节,因地制宜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新兴消费,升级传统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