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图一:工作人员指导群众办理登记手续。
图二:工作人员开展食品抽检。
■本报记者 朱海
“十四五”以来,江西省市场监管系统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发挥经济综合管理服务部门和民生事业发展保障部门职能优势,坚持以服务促监管、寓监管于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11月20日,在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凌卫系统介绍了“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目标任务落地成效。
营商环境更加优质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局局长孙浩介绍,“十四五”以来,江西市场监管系统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多维度激发市场活力,全省净增企业57.89万户、个体工商户94.45万户,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59.2%、44.15%。
深化审批改革,打造极简准入环境。截至目前,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迁移全生命周期“一日办结率”超99%;迁移登记全程网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缩短60%,1170户企业跨区域迁移“零跑腿”;免费刻章319万枚,免费公告170万则,办理歇业2.37万户,有效地为企业减负降本。
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个体工商户。持续加强政策精准供给和梯次帮扶培育,仅2024年、2025年就申报认定13911户个体工商户归入全国“名特优新”库。同时,推出“名特优新贷”等政策,助力个体工商户发展。截至目前,已预授信8156户,预授信额度达74亿元;已放款195户,放款额度达7240万元。
创新监管服务,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始终坚持“宽进严管”,大力推行服务型执法,全面推行市场监管领域免罚、减罚、轻罚、免强制“四张清单”,适用案件达4.48万件,减免罚款金额10.1亿元;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清退涉企违规收费4.67亿元;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率达99.25%。
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们以企业、产业、区域质量提升为突破口,持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集成应用水平,推动质量强省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局局长杨巧说。
深耕质量强企,激发企业内生发展新活力。聚焦企业质量提升核心需求,着力发挥质量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的作用,引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截至目前,江西省有1.2万家企业设立了首席质量官,在中国质量奖制造业奖项、产业计量国家级平台等方面全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聚焦质量强链,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1269”行动计划,实施质量强链、标准稳链等“六链”行动,建立“图谱绘制—问题梳理—项目推进—成果转化”全流程闭环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实施质量强链项目89个,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20个,形成质量问题清单273份,实施重点质量技术攻关项目199个,解决质量问题1175个。
建设质量强县,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标杆。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努力探索质量强县培育建设特色模式和路径,推动25个县域城市实施质量强县战略。会昌县因质量工作成效突出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樟树市、湖口县、会昌县被列入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创新试点,以点带面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标杆。
知识产权持续赋能
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知识产权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处处长胡智政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江西在产业支撑、区域服务和协同保护3个方面系统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聚焦产业支撑,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紧密对接“1269”重点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提供数据支撑。截至今年9月,江西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5836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36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3件,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深耕区域服务,打造特色发展新名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服务区域经济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截至目前,江西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146个,其中12个产品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名录;赣南脐橙等7个地理标志入围2025年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价值百强,总值超1200亿元。
创新协同保护,赋能市场竞争新优势。江西省知识产权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充至27家,长江中游三省、中部六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形成,推动执法共治、信息共享、服务互通。同时,组建“赣企出海”博士服务团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在全国率先推行知识产权专员制度,为创新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市场秩序有效规范
“作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牵头部门之一,我们聚焦重点任务持续发力,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卫光说。
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更加健全。“十四五”以来,江西省审查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9561件,修改调整771件,清理政策措施2194件,从源头上防止了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出台。
规制市场竞争行为更加有力。聚焦中介、医药、涉粮、教育、建材、数字经济、日用消费品等重点领域,核查调查垄断线索和案件116起;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仿冒混淆、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以及滥用技术手段实施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查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1267件。
地方标准体系支撑更加优化。率先在全国建立地方标准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实现整合一批、废止一批、转化一批,有效破除市场隐性壁垒。截至目前,已公告废止现行地方标准906项,压减达59.57%。
安全监管不断深化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凌卫介绍,“十四五”期间,江西省市场监管系统扛起责任担当,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协同机制,市场监管领域安全态势持续稳定向好。特别是在国家药品安全考核中,2023年、2024年连续2年均获得了A等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市场监管领域安全职责中,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江西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协调处处长李其民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江西省市场监管系统围绕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严控风险,筑牢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着力监管重点人群、重点品种。压实校园食品安全各方责任,全力守护学生饮食安全;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辅助食品、保健食品等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聚焦粮食加工品、肉制品等重点品种加大监管力度,严查违法行为;针对高风险食用农产品开展攻坚治理,以农批市场为突破口加强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凝聚全域监管合力。
着力推进社会共治。针对网络餐饮新业态,重点整治“幽灵外卖”“无堂食外卖”,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核查。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民生实事,在全省设立128个便民服务点,组织开展“早茶抽检”“夜市快检”等特色活动1600余场。持续推进食育普及三年行动,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努力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本文图片均由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提供)
下一篇:沈阳专题沙龙精准助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