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超讲财商)
当前,我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正稳步推进,政策春风持续吹拂中小企业发展沃土。从高质量编制“十五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到加快研究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一系列靶向施策的举措陆续出台。同时,专精特新赋能中心的探索建设,正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这一发展浪潮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无疑是最耀眼的核心力量。作为优质中小企业的标杆,它们深耕产业基础核心领域,扎根产业链关键环节,以专注铸专长、以创新强内核,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为我国产业体系的韧性与活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些“小巨人”企业的发展能级,不仅是自身竞争力的体现,更成为观察区域先进制造业创新力与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在产业“雨林生态”中,它们既引领着中小企业成长方向,更以点带面激活产业集群效应,书写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篇章。
其中,截至11月20日,2025年共有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首发上市,占年内A股IPO数量的52.63%。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2023年以来,截至11月20日,有508家企业在A股首发上市,IPO募资额合计5215.62亿元。其中,250家属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49.21%;IPO募资额合计1772.16亿元,占比33.98%。
1、从上市板来看
从所属板块来看,创业板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有85家,其次是北交所,有76家。科创板、沪主板、深主板,分别为53家、26家、10家。
从各板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来看,北交所占比最高,达62.81%;其次是科创板,占比56.38%,创业板占比47.75%。
2、从行业来看
从所属行业来看,汽车零部件、通用设备行业企业最多,各有27家;其次是半导体,有25家;专用设备19家;化学制品14家。
专精特新企业在制造业领域占比较大,这些行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和市场需求。
IPO中介机构情况
2023年以来,A股上市的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IPO中介机构包括49家保荐机构、26家审计机构和57家律所。
1、从保荐机构来看
排在第一的是, 国泰海通证券,有28家;
排在第二的是,中信证券,有25家;
排在第三的是,中信建投证券,有23家。
2、从审计机构来看
排在第一的是,立信,有46家;
排在第二的是,容诚,有45家;
排在第三的是,天健,有44家。
3、从律所来看
排在第一的是,锦天城,有33家;
并列排在第二的是,德恒、中伦,各有20家。
结语
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上市热潮,是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改革共振的结果。这些企业以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为核心,通过上市获得资本助力,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资本市场服务能力,引导更多资源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资本市场改革为专精特新企业打开绿色通道。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通过快速审核、灵活融资等机制,吸引了众多“小巨人”企业。科创板和创业板则以较高的包容性,接纳了众多硬科技企业。这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使不同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都能找到适配的融资平台。
展望未来,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潮将持续。更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将登陆资本市场。